|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字阅读需要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天是腊月廿九,给大家拜个早年。
新年咱们应该干什么,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家人围一块儿吃饺子,其实中国古代过年还真不讲究这些,那对于他们来说过年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祭祀。
历法中说的这个“年”还有几种不同的叫法,《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
|西周时期的祭祀场景复原图源于网络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古人认为四时有序、万物有灵,天地间存在着神明,他们各司其职,每年到年终岁尾了,这些神明也不容易,得犒劳犒劳,各路神灵您辛苦了,希望您明年接着照顾我们。
所以,中国古代过年一般是跟祭祀祈福联系在一起。
同时《周礼》对过年也有记载,叫做“正岁年以序事”,就是说过年是提醒人们要提前最好规划,古代人生活主要靠务农,新年的日子大概都在冬天的末尾,这个日子也在提醒人们农闲期过去了,该收拾收拾准备农忙。
准备农忙这件事好理解,无非就是收拾收拾农具,准备点种子,而祭祀神明的祈福方式就五花八门了,大体上分成皇家和民间两部分。
|图源于网络
先说皇帝是咋祈福的,他们都会在新年的头一天也就是除夕“燃庭燎”,在宫殿里点一堆柴火祭天,要是国力衰微,可能就是点几根木头走个流程,要是赶上太平盛世,或者是统治者好大喜功,那这堆火就可以点的相当热闹。
唐朝贞观四年,李世民趁着突厥内乱派兵突袭,一举擒获了突厥的颉利可汗,顺道迎回了他大妈,隋炀帝的萧皇后,眼看着大唐日渐强盛,李世民决定搞一次大活动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于是在除夕这天,下令大家伙都穿上锦衣华服,把宫殿都装饰上华美的丝绸,到处都点着蜡烛油灯,又找来一大批歌姬乐手表演,然后在台阶下点燃篝火,把皇宫照的跟白天一样亮堂。
看着眼前如此盛景,万岁爷就有点飘了,他觉得唐朝被他治理的如此强盛,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仔细一想,没错,他缺一个历史见证者,现在这场面得有一个人帮他证明给他宣布,大唐的富强远远超过了前隋。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与萧皇后图源于网络
于是唐太宗找来了萧皇后问:“这幅景象,和当年隋炀帝在时相比,怎么样啊?”其实内心的意思是这么豪华的大场面,也就现在大唐才能承担得起。
隋朝那时候应该宫里再怎么奢华也是比不上的。他以为萧皇后这时候能识相点捧场,说我当皇后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这场面,再饶几句陛下贤明圣德,今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李世民同志周围建设大唐核心价值观这种片汤话,没成想萧皇后只是委婉的说了一句:“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陛下您是创业的人,不能拿他跟你比。”
李世民对这答案不太满意,我都这么厉害了,你怎么还不愿意夸我一句,不行,你必须得把我爱听的说出来,于是又问了一次。
那边史官都准备好了,下一步就要记录萧皇后是怎么给太宗皇帝吹彩虹屁,萧皇后的脸色逐渐变了,一开始是尴尬,后来逐渐转为同情,她说我当皇后的时候,赶上除夕燃庭燎,烧的都是沉香木,一晚上能烧出去车,那火能烧几丈高,香味能传出去几十里,而且这火还不光是烧一堆,要烧好几堆。
要是觉得火光烧的暗,还会把甲煎香扔进去助燃,这是用各种名贵材料做成的奢侈品,一晚上也能扔出去几百石,给李世民脸打的那叫一个生脆,这次装逼失败也成了历史上最尴尬的一次祭天。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dy/1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