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电影 >> 正文 >> 正文

從ldquo耳東陳rdquo的誤

来源:左耳 时间:2022/7/9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當陳姓朋友介紹自己或被問及姓名時,通常會說“我姓陳,耳東陳”,對此我們都已習以為常,很少有人質疑。但很不幸,“耳東陳”一說其實是對“陳”字的莫大誤解。陳字中的“耳”是俗語“左耳朵旁”(阝,音Fu,“阜”的意思)不假,但“東”卻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因為它不是東,而是“申”加上“木”字。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是申不是東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陳是個形聲字,左首的“阜”用來表意(山丘),右首的“申”用來發音。如果換成了東,那陳字可能就要念成東、凍、棟了。試看“申、陳、東、凍”這幾個字在小篆中是怎麼寫的:

顯然,小篆中我們能很清楚地分別申和東以及以它們為聲符的形聲字,一目了然,只是在漢字演化過程中把它們寫混了,都寫成了“東”,引起了歧義。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是劉,劉姓常被稱為“卯金刀”,這也是個錯誤。劉姓中這個“卯”字,其實是“丣”字(音you),即古代的“酉”字,劉字的發音即來源於這個“丣”聲。以“丣”為聲符的字還有“柳”、“留”、“溜”、“籀”,而以“卯”發聲的字則有“貿”、“茆”、“窌”、“聊”等。我們再來看看小篆就可以分得清清楚楚。遺憾的是,網上一些篆書字典中有些字也是寫錯的或者沒有,我這裡只能各舉兩字(劉柳vs.卯貿)來說明丣、卯的區別。

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我們在欣賞書法或篆刻作品時,不知大家有沒有註意到汪、枉、狂、匡這幾個字右邊的“王”字在小篆中寫法很奇怪(見下圖),完全不是“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些字中的“王”確非王字,而是huang/guang字。這個字Windows的中文字庫中沒有,我無法拼出,只好藉助《說文解字》中的圖片來顯示(前面為楷體字,後面為小篆)。這個huang字上面是“之/芝”(草),下面是土,所以是“草木妄生”之意。該字既用來發聲,也用來會意,符合汪、狂、枉、匡等字的字義(匡字在古時即寫作“匩”)。所以這些字中的“王”,全無“王”者風範,都是山寨“草頭王”,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外觀所迷惑。汪姓的朋友當然也不能自稱是“三點水一個王”啦!我們都知道漢字90%以上都是形聲字,即一個偏旁用像形字來表義(意符),另一個偏旁用作發音(聲符),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陳”字。以上幾個例子都是聲符的錯誤,同樣似是而非的錯誤也可以發生在意符。比如,筆者曾在另一篇中文章中提到,按照古人造字原則,凡以“冫(仌,冰)”為偏旁的字都與寒冷有關,如冷、凍、凜、冽等。有兩個細心的朋友質疑道:那麼“决、况、冲”這幾個字,難道也與寒冷有關嗎?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幾個字本來就不是“冫”旁而是“氵”旁(沖、決、況),所以它們與水有關,而與寒冷無關。這些字同樣可以在小篆字形中看得明明白白,區別一目了然(見下圖,凍、冷、凜vs決、況、沖)。最後我們再舉一個容易混淆的字形–教學的“教”字。這個字左首的偏旁很像“孝”字,《說文解字》中也說它“從pu從孝”。其實“教”與“孝”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在小篆中看得非常明顯(見下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孝”由上面的“老”和下面的“子”組成,意思不言自明。而“教”字左邊由“爻”和“子”組成,右邊是個“pu”字(意為用手做事),意思也很明了,即用手畫卦教童子學《易經》(爻是卦的基本符號)。所以“教”和“孝”完全不沾邊,《說文》中稱教“從孝”云云,大概是許氏沒有細察。順便提一句,“學”字也是小孩子在家學爻的意思(見下圖)。由此可見,一些原本在小篆中區別得清清楚楚的漢字,由於後來書寫方法的演變(小篆–隸書–楷書)或差錯,造成字形改變或畸變,引起了很多歧義和混淆。如果我們能溯本求源,回到小篆的字形去理解漢字,很多問題即可迎刃而解。當然,不可否認,小篆產生的時代離開造字的上古已經久遠,對照甲骨文,有些字也已經偏離、異化,甚至完全錯誤。但總體而言,小篆還是大致保留了古人造字的邏輯和文字的本義。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小篆對我們正確理解漢字字義和發音,實在很有必要。此外,認識小篆也能給我們閒暇時增添不少生活樂趣,比如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博物館中的文物古董,以及書畫家們的篆刻和書法作品。就我本人而言,認識小篆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可以在故國漫遊時,駐足在亭台樓閣間,品味眾多小篆寫就的楹聯,別有一番樂趣,比如下面這副杭州靈隱寺的對聯:“凡事知足皆常樂,世情能捨是永福”。此外,閒來翻翻《篆文四書》也是眼睛和腦子的雙重享受。此乃題外話。(杭州靈隱寺廟楹聯)(《篆文四書.大學》)小篆作為統一文字的工具,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作為語言交流的載體,也早已“黃鶴一去不復返”。但是,小篆作為古代成熟的文字和漢字的重要源頭,依舊有它存在的意義。認識和熟悉小篆既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漢字的字義和發音,匡正漢字的歧義和異音,還能增添我們生活的樂趣,一舉而兩得,何樂而不為也?(乙丑孟秋草於美東“美麗家園”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dy/23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