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中的《你的婚礼》这几天频上热搜。
凭啥——好哭。
首日票房1.4亿元,领跑五一档,看来真没辜负观众的期待?
等等,评论区也收获一片“好哭”:
浪费了40块……
难看到哭。
不能同意更多。
肉叔走进电影院亲自品鉴,被尬到爆粗。
好好的一部青春片,至于吗?
《你的婚礼》
中二学渣周潇齐(许光汉饰)是个很菜的游泳特长生(设定矛盾?等会说)。
他对刚转学过来的学霸尤咏慈(章若楠饰)一见钟情,天天缠着她。
对方也不反感。
比起不留情面地拒绝其他男生,尤咏慈常主动约周潇齐一起逃学钻“小树林”
……的一家烧烤店,在那打闹、聊天。
在女神的鼓励劝说下,周潇开始认真游泳,赢下比赛。
学霸带起学渣成绩,从此快乐在一起?
狗血的来了。
高冷孤僻的尤咏慈四处转学,是为了逃避酒鬼父亲。
这回父亲又找上门,尤咏慈只能走。
男女主自此失散。
幸好,后来周潇齐得知尤咏慈在某大学念书。
他也奋起复读,考上同所学校。
没有渣男父亲的阻碍,这回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吧?
不,女主又摊上了渣男男友。
为了揭穿渣男真面目,周潇齐和尤咏慈闹翻,两人再一次失散。
直到毕业后,两人才再次碰见。
周潇齐已有女友,成为了前途无量运动员。
尤咏慈却放弃了设计师理想,卑微地当起小模特。
这次,周潇齐不愿意再次失去女神。
他放弃女友,放弃影响职业生涯的比赛,上演英雄救美。
终于感动尤咏慈,两人在一起了。
因此,周潇齐日渐落魄。
尤咏慈的人生却蒸蒸日上,还拥有出国进修的机会。
刚好,女主的酒鬼父亲去世,心情低落时刚好听到男主的一句无心之言。
再一次,两人分手……
故事只说到这,不多剧透了。
你会发现这部片相当讨巧。
翻拍自韩版《你的婚礼》,但更多人是冲着许光汉去的:
延续了《想见你》中李子维的痴情人设。
同款深情眼神,同款雨中奔跑,期待吧?
与此同时,还“致敬”了里程碑式的爆款青春片:
《那些年我们一样追过的女孩》。
学渣柯景腾,变了学渣周潇齐。
为了凸显学渣体质,让他在一边拥有游泳特长生的身份,一边游得很渣。
沈佳宜女学霸,变成了尤咏慈的女学霸。
不仅人物设定像,剧情也是像。
一样是横跨青春的15年,从学生哥到成为社会人;
一样是学渣男主为了学霸女主努力奋斗,逆袭成功;
一样是男主参加女主的婚礼,目送她嫁给别人……
那么,问题来了。
两部爆款叠加,《你的婚礼》为啥没成为超级大爆款,反而只有5.4分,远低于及格线?
口碑坍塌甚至殃及主演:
“想见你”的铁粉质疑许光汉为圈钱拍烂片,好好的演技派在里头竟演成了“傻子”……
为什么——这份“讨巧”失败了?
一个一个说。
人设上,李子维的“痴情”变成了周潇齐的“舔狗”。
2年后的今天,30岁的“假少年”许光汉再演高中生,已经比不上《想见你》时贴切。
甚至在满脸胶原蛋白的24岁“真少女”章若楠的衬托下,显得用力过猛和轻微油腻。
但,“痴情”变“舔狗”,人设才是重灾区。
《那些年》中,幼稚中二的柯景腾从年少悸动,变成了可以释然祝福的成年人;
《想见你》中,从校园心动到寻常情侣,再到因死亡而察觉深爱对方的李子维。
主角的心路历程都在成长变化。
但周潇齐不然。
他小时候没目标,为了赢得尤咏慈的芳心,他勉强努力游泳。
考大学没动力,无意发现在某大学的尤咏慈,他辞掉网管职务,发奋复读。
行,姑且把这些归咎于男生晚熟。
但多年后,他已有陪伴半年的新女友,是前途光明的游泳运动员。
当从未表达过喜欢的女主再次出现时,他依然浓情似火。
无视女友半年的陪伴,去接送尤咏慈,帮她找工作,陪她海边散步,甚至想亲她……
编剧你以为我单身狗就好骗?
这哪是时间冲不淡的痴情。
这明明是劈腿的渣男啊!
最重要的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比赛,他没有邀请正牌女友,反而给尤咏慈留了一张票。
并在他马上就能拿下游泳冠军,拥有一个光明未来的节骨眼上。
因担心台风淹水被困的尤咏慈,毅然放弃比赛,扭头跑向雨中。
到这里,编剧你是不是觉得观众该感动流泪?
然而,坐在电影院里的我……
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总结起来就俩字:
出戏。
按照设定,男主此时已经27岁了。
十几年辛苦才换来那改变一生的几十秒,作为一个有脑子的成年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放弃?
有点体育精神的行不?
况且,他只是个游泳选手,不是救生员。
假设尤咏慈真的遇险,莽撞的他就能救人了?
以上种种,都能看得出——快奔三的男主,从未成长过。
他对女友没有责任感,对人生没有目标,对生活没有体验。
男主就像一个心路历程空白,生下来就是为了女主而存在的工具人。
痴情得不真实,骚操作再多,也无法被观众共鸣,只配被调侃一句:
可惜了,舔狗。
剧情上,《那些年》的青草气,变成了“滥情”。
《那些年》的校园戏充满了代入感强烈的细节。
课本上的涂鸦;
没带课本必叫你罚站的老师;
面皮薄爱哭的女学霸;
暗恋一个人,却偏偏拿圆珠笔戳得他校服发蓝的扭捏;
毕业季被签满名字的校服……
这些平凡但真实的细节,都是青葱的少年少女共同的回忆。
但《你的婚礼》只有矫情+煽情,让自己褪去青涩,直接化身“滥情渣男”。
这直接导致全片充斥着一股刻意感。
尤咏慈生日发烧,和男友看不成看烟花。
非男友周潇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十几箱烟花,站宿舍天台上“咻咻”放。
宿舍楼下的围观同学为浪漫动容,忍不住“传染”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喊楼表白。
甚至情难自控地合唱起了时代眼泪:《童话》。
烟花放完,周潇齐好不容易从天台下来,也到人群中嚎了一嗓子“尤咏慈生日快乐”。
可惜,尤咏慈压根没听见。
这段重头戏,持续了好几分钟。
代入感?没有。
反而让人尴尬得脚趾抠别墅。
第一,学校怎么可能让你随便放烟花?
第二,女生宿舍楼下喊楼表白,是会被保安驱赶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
完全和现实相悖,叫观众怎么代入?
为了与传统青春片的“怀孕、堕胎、车祸”区别开来,《你的婚礼》也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别的强冲突。
但……本质还是做作。
退赛的周潇齐,终于在暴雨中表白。
突然一阵局部大风,掀倒一大块广告牌。
嗯,就是你想的那样。
周潇齐英雄救美后,肩膀的伤断送了他的前途,“沦为”健身私教。
但女神尤咏慈感动坏了,医院过道上,和周潇齐激吻了起来。
肉叔很怀疑,这位编剧有狗血Kpi。
落魄男主一句丧气话“后悔遇到尤咏慈”,在编剧的鬼斧神工下,还是被女主听到了。
结局可想而知,任周潇齐苦苦哀求,尤咏慈还是狠心远赴国外进修。
走之前,顺便感慨了一番他们逝去的爱情。
呵呵,是该感慨的。
虽然周潇齐失去了一条臂膀和一个光明前途,但尤咏慈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看哭?
狗血的剧情+不知所谓的分手理由,让你活活气哭。
《你的婚礼》的讨巧失败,被观众一语中的:
许光汉、章若楠的颜居然没有甜味?
有没有甜味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部片已经失败到观众只能讨论颜值。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仅4.3分的另一部青春片:《荞麦疯长》。
满屏评论,只剩演员的颜。
是的,当一部青春片只剩下“颜”,它已然彻底失败。
而《你的婚礼》不是个例。
回头看看这几年,讨巧失败的青春片大都如此。
年,《那些年》成为爆款。
2年后,《青春派》拿下7.4的高分,《狗十三》拿下8.2分。
赵薇的《致青春》以6.2的分数上岸,并拿下大小奖项,风光无限。
多少人便瞄准了青春片这块大饼,开始疯狂学样:
拍!校园青春!
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年《左耳》《栀子花开》……
无一上岸,《栀子花开》甚至只有4.4分。
上床、堕胎、分手、车祸、和好、出国等戏码不断炒冷饭。
观众腻了,票房缩减。
年《我的少女时代》以7.4的高分成为黑马。
成为那几年,最后一部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青春片。
毕竟,第二年,7.6分的《七月与安生》虽捧出双蛋黄影后,但票房平平。
彼时流量吴亦凡和神仙姐姐刘亦菲也救不了场,《致青春2》再没能掀起水花。
青春片中,以“校园青春”为主题的时代结束了。
年。
带“校园暴力”元素的《悲伤逆流成河》,“北漂”元素的《后来的我们》,都以5.9分差点及格。
同年。
7.7分的《过春天》横空出世。
讲从香港走私手机到深圳的少男少女。
年,讲“校园暴力”的《少年的你》名利双收。
你会发现,从年起,再没人只单纯讲“青春校园”故事。
加上了各种元素的青春片,才能拥有更丰富的讨论空间。
而《过春天》既拍出青春期共通的孤独感,又聚焦特定群体,彻底和之前的青春片区别开。
被评价为:
开启了“青春片的2.0时代”。
有趣的是。
《过春天》的导演白雪表示——恰好这件事情的主角是青少年而已。
有些地方甚至把这部电影归为“剧情片”。
是的,人家根本不想被简单定义为“青春片”。
而导演口中的“伪青春片”,却不仅拍出了少男少女的“甜”,更大胆设计了一段情欲戏,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高级。
不脱衣服、不接吻、甚至没拥抱。
男女主互相帮对方往身上绑手机,仅凭呼吸,就让观众脸红心跳:
没错了,是青春的躁动。
这部成功的作品,白雪导演也只谦虚的自我评价:
讨巧。
巧了,还是“讨巧”二字。
《你的婚礼》讨巧于前辈的“皮相”,而白雪导演则讨巧于现实的内里。
她说:
我觉得从生活中取材,是一种特别讨巧的办法。
就像往大海撒大网,然后慢慢把口收拢。比如说,最有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关于手机的行情价钱,赚多少钱,十个人给我十个不同的答案。你越这样去了解之后,就会觉得世界真的太广了……
一通对比下来,不经让人觉得讽刺。
观众的高期待和高票房,都预示着“青春片”市场的回暖。
但明明青春片2.0年代已经到来。
却有人走捷径,照搬10年前的《那些年》的“脸”,倒逼观众重温主题曲: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你青涩的脸……
而一部开启“2.0时代”的青春片,凭借扎实内里无心插柳,成就新纪元。
其实,观众又不是傻。
当一部青春片,只有演员的脸可看。
青春片的脸都被丢光了。
编辑:意安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dy/2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