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时代,六卿的变化如下:
平公二年(前年),荀偃从前年开始就为中军将,已经在任4年,这一年栾黡去世,栾盈作为下军佐进入内阁,接替其父。
中军将
荀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赵武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魏绛
下军佐
栾盈
平公四年(前年),荀偃去世,荀偃当中军将共6年,而后士匄递补中军将,荀偃之子荀吴进入内阁,担任上军佐:
中军将
士匄
中军佐
赵武
上军将
韩起
上军佐
荀吴
下军将
魏绛
下军佐
栾盈
平公六年(前年),魏绛死,士匄制造了冤假案,栾盈被驱逐奔亡,并引发随后的齐国和晋国的战争和栾盈之乱,栾家灭族。晋平公委任没有任何背景的宠臣程郑接替栾盈,魏舒接替魏绛担任下军将,可以看见,魏绛到死都没有升迁,尽管立下功劳,资历深厚。
中军将
士匄
中军佐
赵武
上军将
韩起
上军佐
荀吴
下军将
魏舒
下军佐
程郑
平公十年(前年),范匄和程郑去世,范匄担任6年的中军将,此时赵武递补为中军将,士匄儿子士鞅入阁担任下军将,荀盈进入内阁担任下军佐。
中军将
赵武
中军佐
韩起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盈
平公十七年(前年),赵武去世,赵武担任中军将7年,韩起递补为中军将,赵武儿子赵成直接担任中军佐,由此可见赵家和韩家关系不一般。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赵成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盈
平公二十五年(前年),智盈去世,荀跞入阁担任下军佐,此时韩起已经担任中军将8年。
中军将
韩起
中军佐
赵成
上军将
荀吴
上军佐
魏舒
下军将
士鞅
下军佐
荀跞
接下来一一分析晋平公和历届内阁的关系。
1晋平公与荀偃
荀偃严格来说是晋悼公的人,晋平公继位时只有15岁,晋平公的教育来看,是无法和晋悼公继位时相比的,因此,晋平公无法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起到主导作用,作为一个政治新人,他所作的就是在老臣的带领下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熟悉各项业务,并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才能有自己的政策。因此,此时晋国的政策执行的还是晋悼公的既定的政策,属于旧政。可以想象,在召开晋国君臣会议时,年轻的晋平公坐在主席位置上,听取荀偃和六卿们就内政和外交进行讨论,然后大臣们起到主导作用,向晋平公汇报现在面临的情况,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象征性的咨询一下晋平公的意见,晋平公也会提问和插话,但是当然不会提出太多建设性的意见,最后的方案就是荀偃为首的六卿的方案。鉴于晋悼公是一个强势的君主,六卿来源于晋悼公的任命,而不是赵盾时代来自于赵盾本人的安排,因此,荀偃无法做到一手遮天,因此,晋平公的权力还是能够得到尊重的。
荀偃时代面临的任务仍旧是对齐国和对楚国宿敌的战争,取得了对楚国的湛坂之战的胜利。时间起因是,前年,许灵公担心楚国靠不住,一意孤行打算投靠晋国,并向晋国请求迁都,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晋国自然是欢迎的,会合诸侯为新成员搬家。没想到许国人民留恋故土不愿搬家,晋国人十分恼火,准备出兵攻打出尔反尔的许国。夏六月,荀偃、栾黡率领晋、郑、宋、鲁、卫五国组成联军伐许,大军进到棫林(在今河南省叶县东北)驻扎。9日,联军进驻于函氏(叶县北)。荀偃、栾黡进而率领诸侯攻击楚国本土,以反报前年楚秦伐宋的扬梁之役,在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与由公子熊格率领的楚军决战,楚军大败,中行偃、栾黡乘胜追击,攻打方城(山名,为进出楚国腹地的门户),进攻楚国本土,并再次顺便讨伐许国,而后胜利班师。
对齐国的战争起因是,前年,晋平公与诸侯们会盟于温(今河南温县),齐灵公派遣高厚参加会盟,会议还没有结束,高厚心中有鬼,就提前开溜。随即晋楚发生了湛阪之战,齐国也乘机再次攻击鲁国,鲁襄公派叔孙豹前往晋国求援。荀偃与士匄决意伐齐,前年,晋平公携六卿,会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国君,正式起兵伐齐。
齐灵公在平阴(今山东平阴县西南)驻防,企图抵挡联军,中行偃坐镇中军,率领联军很快便兵临平阴城下,联军强行攻城,齐军伤亡惨重。
荀偃让人散布假消息,以扰乱齐国军心,让齐国大夫析文子打听到鲁国与莒国打算破釜沉舟,出动兵车辆攻打齐国后方,为晋国助战,析文子连忙向齐灵公报告,齐灵公胆怯了。
荀偃采用疑兵计策,让联军到处插上旌旗,伪装军队,每辆战车左面是士卒,右面摆上草人,打着大旗走在前面,后面的战车干脆拖上干柴进发,一时间征尘漫天,“草木皆兵”。结果,齐灵公发现漫山遍野都是晋军,顿时吓破了胆,撇下守军,逃回临淄,导致,平阴守军悉数撤离。荀偃下令追剿,以晋军为主力的联军向齐国腹地平推,齐灵公继续在兹(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邿(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囤积了防御重兵抵抗,一个月后,联军就将兹、邿、卢三城团团包围。
荀偃分兵强攻齐国的三座防御堡垒:中军(中行偃、士匄)攻打兹;上军(赵武、韩起)攻打卢;下军(魏绛、栾盈)攻打邿。11月13日,中军攻克兹城;19日,下军攻占邿邑。只有卢邑在高厚的领导下仍然坚守,卢是高氏的封地,经历过高氏世世代代的经营,城郭牢固,人民殷富,才没有被晋军迅速攻破。12月,荀偃率中军、下军绕过卢,径取齐都临淄,联军将临淄团团围住。
齐灵公又想着逃离临淄,但齐国世子吕光现实了强大的卫国精神,强留父亲坐镇临淄,联军在临淄周围大行扫荡,兵向东侵及潍水,向南推进到沂水,但齐国依然在坚守。但是,此时,荀偃就快走到他人生的尽头,晋国只能撤军了事。
前年2月,荀偃走完了他的一生,入殓时,中行偃两眼不瞑,咬紧牙关,仆人无法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玉珠。士匄抚摸中行偃的尸体:“我侍奉荀吴哪里敢不像侍奉您一样啊?”中行偃如故,死不瞑目。士匄疑惑,栾盈站在一旁说:“元帅是不甘心没有将伐齐大业进行到底而不瞑目吧!”栾盈又说:“如果你死之后我们不继续你的愿望进攻齐国的话,有黄河为证!荀偃这才闭上眼,松开嘴巴接手做口含的珠玉。
2晋平公与士匄。
荀偃死后,晋平公已经20岁了,有了5年的经验,于是晋平公仍旧没有对人事进行干预,于是,这届的六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荀吴超过魏绛和栾盈,直接称为上军佐,现实了士家和荀家的关系不一般。
这期间,士匄和栾盈关系迅速恶化,士匄在晋平公面前诬陷栾盈谋反,并且采用调虎离山之计,让栾盈离开下军和封地,对栾氏家族及其同党进行捕杀,并驱赶栾盈离开晋国,最后栾盈在齐国支持下进行武力反击,攻进绛都,结果老谋深算的士匄进行反击,栾盈退守曲沃,最后城破,栾氏一族灭族。栾氏的灭族,起因是和士匄的矛盾,受到士匄的诬陷,但是晋平公显然作为最后拍板者,既然中了士匄的圈套,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结果稀里糊涂做了士匄的帮凶,逼反了栾氏,而且给晋国公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从历史角度来看,有点像晋景公对赵氏的下宫之难的屠杀,还有点像晋厉公对三郤的屠杀,前者是栾氏和郤氏的伪证,后者是栾书的伪证。
事情的起因是,前年,栾盈的母亲栾祁(叔祁)难耐寡居生活,趁儿子出外作战之机与家臣州宾私通,栾盈得知后羞怒不已,又碍母亲脸面,乃痛责守门吏,严禁外人出入,栾祁竟与士匄、士鞅商议,散布栾盈谋反讯息,晋平公询问身边人,士匄和大夫阳毕都做假证,主张除掉栾盈,晋平公还是比较公平的:“栾盈的爷爷栾书立了我父亲,栾盈又没犯什么罪,除之无名。”大夫阳毕说:“要不这样吧,先剪除栾家的羽翼。若栾盈有所动作,再杀他。”士匄则认为栾盈还在朝,剪除其羽翼不大容易。他建议实行调虎离山计。先把栾盈发到著邑去筑城,然后再灭栾党。晋平公采纳了这一建议。
栾盈走的第三天,晋平公上朝,对群臣说:“栾书曾经弑君,现在他的子孙还在朝当官,我很以此为耻!你们说说该怎么办?”众大夫嫉妒栾氏的显贵,全都愿意看到栾氏完蛋。他们异口同声举举高呼栾氏驱逐出境。于是,栾氏一家连亲戚带朋友,都被赶出了晋国。栾盈的弟弟栾勒、架着家人和保镖州绰、邢蒯,追随栾盈去了。只有栾盈的发小羊舌叔虎不服、领家丁反抗,被杀。荀盈在去著邑的半路上听见凶信,拐了个弯逃到了曲沃。曲沃大夫胥午门客,他见栾盈落难,收留了栾盈三日。后来阳毕带兵来追,栾盈怕连累午,便再次出逃,上楚国政治避难去了。
晋平公下令有追随栾盈的,一律处死。栾氏的一个家臣辛俞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带了几车生话必需品,出绛州追随栾盈去了。有人在城门口抓住他,绑了去见晋平公。晋平公说他犯的是不忠君得罪,辛俞慷慨陈词为自己辩“我祖宗三代都是栾家的家臣。栾氏对我来说,如同君主一样。现在栾盈在外不饱,穿不暖。主公要是不让我去侍奉他,我就是不忠于主人。做个不忠的人生不如死,你们不如处死我得了。”晋平公对辛俞的言论很是赞赏,就放他去了。辛前谢过平公,带着几车重,昂然出绛州城而去栾盈在楚国待了几天,得了辛俞带来的物资,不用在楚国要饭吃了,又去了齐国。齐庄公一看栾盈来齐国,大加欢迎,还把栾盈的保镖州绰、邢翻“借”到了自己的保镖队“勇爵”里,去充实这支为自己日后横行天下预备的勇士群。
齐大夫崔杼,有拥戴齐庄公之功。齐庄公某日在崔杼家中饮酒,见其妻东郭氏,色心顿起,乃密与东郭氏私合。崔杼后来觉察,盘问其妻得以确认,虽未作何表示,也待其妻如往常一样,但已生弑君之心。
前年,齐庄公设谋,以栾盈密赴晋旧都曲沃,使其以曲沃为根据地,偷袭晋国心脏地带。齐庄公将这个想法与崔杼商议,崔杼正愁没有办法整死这个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国君,立刻想出一个置齐庄公于死地的办法。
崔杼告诉齐庄公说:“栾盈起兵固然使晋猝不及防,但后继无援,未必一战成功。主公可由濮阳北进,两路夹攻,可稳操胜券。”
前年,晋国嫁女儿给吴国,齐国派人送礼,趁机把栾盈以及他的亲信用装嫁妆的箱子运进晋国。
栾盈一进晋国,就联系自己的旧部胥午,准备发动兵变,和齐国里应外合,一举翻盘。胥午认为事情不可能成功,但是为了旧主,即使死也要做。于是胥午借机宴请栾氏旧部喝酒,席间,胥午有意提到栾盈,说:“现在要是找到栾家少主,大伙怎么办?”栾氏虽然和世家们关系不好,但是颇得下层之心,众人回答:“找到少主,我们愿赴汤蹈火,虽死犹生。”想到栾氏的恩情,众人有的叹息,有的扼腕流泪的。看到人心可用,胥午又继续试探大家,众人一起说:“真找到少主,绝不会有二心。”于是胥午请出栾盈。栾盈对在座的人一一下拜、感谢。
在得到旧部支持后,栾盈继续联系世家中唯一的盟友魏氏,这时魏氏的家主是魏绛的孙子魏舒。
栾盈带队杀进绛城,范氏措不及防。士匄正和国君宠臣乐王鲋在一起,听到消息很慌乱。乐王鲋却很清醒,建议士匄采取两个对策:第一,控制国君,防守宫城。从而取得挟国君以伐不臣的大义。第二,采取果断强硬措施,控制甚至争取魏氏,剪断栾氏羽翼。士匄立即听取,他趁着晋平公正在办丧事,穿上丧衣,化妆成女人,让两个侍女抬着潜入宫中。入宫之后,士匄立即取得了晋侯的支持,下令加强守卫,做好应战准备。
同时,士鞅则带着几个人就到魏家去。魏氏正列好队,上了战车,准备响应栾氏。看到士鞅就带着几个人前来,魏舒有些蒙,不知道是立即动手,还是继续装友好。见事态紧急,士鞅趁着魏氏上下愣神的功夫,飞快跑近魏舒,一边说:“栾氏领着叛贼已经杀进城里。我父亲和诸位大臣都在国君那里。派我来接您过去,士鞅不才,愿意作为骖乘陪着您。”说着,士鞅跳上魏舒的战车。这时,战车上就只有车御和魏舒。士鞅右手拿着剑,左手抓住带子,防止魏舒跳车,同时下令车御驾车离开。魏舒未及拔剑,无法反抗,也不敢做声。车御也不敢乱动,只好问去哪儿。士鞅回答:“去国君那里。”在士鞅胁迫下,魏舒被带到宫中。听到魏舒到来,士匄大喜,亲自到台阶前迎接。为了安抚魏氏,士匄许诺,消灭栾氏之后,就把栾氏所有的旧都曲沃交给魏氏。
就这样,在范氏威逼利诱之下,魏氏只好站到平叛者一边。
虽然失去了唯一的盟友魏氏,栾氏仍然攻势猛烈,栾氏领头的勇士叫督戎,一路厮杀,无人可挡。士匄很担心。这时候一个叫斐豹的奴隶走出来说:“如果烧掉丹书(奴隶名册),为我恢复自由人身份,我就去杀掉督戎。”士匄大喜:“你除掉督戎,我就请求国君烧掉你的丹书,天日可以作证。”于是斐豹出了宫门,故意挑衅督戎,引诱他追自己。督戎跟着他,斐豹翻到一堵矮墙后隐藏起来,等督戎翻墙过来,斐豹从背后发动突袭,杀死了督戎。
虽然督戎战死,栾氏仍然攻势不减,并杀入宫城,准备攻击台上的宫室。士匄见情况紧急,下令士鞅带着敢死队迎击,士匄说:“如果栾氏的箭射中了国君的屋子,你就去死。”生死关头,士鞅也是发了狠劲,执剑带着步卒从台上杀下来,如下山猛虎一般。栾氏的攻势终于成为强弩之末,开始撤退。士鞅又上了战车追击。栾氏的栾乐杀过来阻击,用箭射士鞅。士鞅大喊:“阿乐你就算了吧。要是你杀了我,我就到老天那里去告你。”估计这两人打小是玩伴,栾乐听了这话,被扰乱了心思,第一箭射偏。等准备射第二箭时,战车轮子撞上个老槐树桩,结果车子翻了,栾乐摔下车,被杀。栾氏另一个头领栾鲂也受了伤。这时,其他家族前来救驾,栾氏无法支撑。栾盈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退到大本营曲沃死守。
栾盈退守曲沃,而不是直接逃出国,是因为他还期望着翻盘。这点希望的依靠就是齐国。
四月,栾盈轰轰烈烈杀入绛城,又慌慌张张退出来,逃到曲沃,然后被晋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被包围后,栾盈乃至栾氏都伸长了脖子等着齐国的援军。怎么说好的援军总是不来。是不是齐国反悔了?
到了秋天,好像刚睡醒一般,齐军终于出动了,他们浩浩荡荡杀向了卫国。在占领卫国旧都朝歌,劫掠一番后,齐国人才从卫国出发,兵分两路杀向晋国。一路通过孟门关口,一路登上太行山,杀入防守空虚的晋国。晋国主力都在围攻曲沃。齐军势如破竹,一直杀到离绛城不到百里的少水边。由于晋军开始分兵阻击,连卫国也派出部队来支援。八月,齐军担心后路被抄,无意继续前进,于是收集杀死的晋军尸体筑成一座大坟进行示威,也是作为平阴之战的报复。然后,齐国人抛下栾氏,自己回家了。在撤退的路上,齐军还被晋国人追上,吃了一个败仗。
打退齐国人后,晋军全力攻城。在丧失希望后,曲沃城被攻破。栾盈和栾氏亲族被全数屠杀,只有一个栾鲂逃了出去,跑到了宋国。曾经显赫一时的栾氏成为又一支覆亡的世卿家族。
史书中,因栾盈事件被杀有名有姓的人就有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等十人。晋国名臣叔向也差点被牵连杀害。栾盈被迫逃亡楚国。大批士大夫,连平阴之战的功臣州绰、邢剻也害怕被牵连,被迫逃出晋国。栾盈事件中,大批作为晋国中坚的中层士大夫被杀被逐,直接导致晋国国力下滑。晋国上卿之间亲密合作、共同对外的气氛荡然无存。晋国政治生态也随之恶化,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之后,晋国主要精力从对外争霸转入无休止的内斗,直到晋国消亡。
栾盈逃离之后,晋平公已经21岁了,开始干预晋国的人事,任命宠臣程郑取代栾盈担任下军佐,程郑出自荀氏的别支程氏,算起来也是和荀氏有一定关系的,前年,晋悼公即位任命程郑为乘马御,也就是驾驶马车的人,后来程郑成了晋平公的宠臣,当时晋国六卿执政的格局已经形成,程郑作为国君宠臣获得高位很不安,郑国行人公孙挥到晋国聘问,程郑问如何才能降级,公孙挥不能回答,告诉然明,然明认为程郑这种人问这样的问题,不是将死,就是就要逃亡,前年,程郑去世,晋平公任命程郑当下军佐,士匄居然没有反对,可能的原因是士匄需要得到晋平公的支持,以消灭栾氏,但是,程郑当上下军佐,那是明显资历不够,一般的六卿子弟当上下军佐之前,那是要在公族大夫,和中军司马位置上历练的,并且要上战场的,至少从出生到进入六卿位置之前是经过激烈的考验和竞争上岗的,而且,晋国的基层到中央组织,处处充斥着六卿子弟,可想而知,程郑一个养马出生的,并且作为晋平公的宠臣而上位为六卿之一的下军佐,如何不被这些六卿瞧不上,而且这些六卿甚至可以连国君都约束不住,那么程郑如何能够指挥得动军队,他的周边充斥着六卿子弟的耳目,处境艰难,甚至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这是他想降职的原因,但是晋平公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而且经过的六卿的退出路径只有一条,死亡,可想而知,他不是被吓死的,就是被暗算的。
士匄作为一代枭雄,能够策划诬陷栾家,并将其一网打尽的重大事件,这还和先氏家族灭亡不一样,先氏家族毕竟是实证勾结狄戎,因此灭族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而赵氏下宫之难,晋景公最后还是没有失去理智,给了赵武一线生机,而且赵盾及赵氏家族之间弑君并操纵政权,架空君主,这种实在太恶劣,才招致灾难,而后栾氏也没有说一定陷害打击赵氏而去之的举动。栾氏,平心而言,栾书弑君的确是过分了些,但是栾书从来没有架空君主的时候,晋厉公连杀三卿,并逮捕栾书,栾书反击,从道理上也说的过去,而后晋悼公上位,栾书急流勇退,栾黡上位,但是晋悼公也一直打压栾黡,终其一生都是下军而已。如果说栾家得罪士匄,那也就是延迁之役中,因为弟弟的死,让士匄驱逐士鞅到秦国而已,并没有涉及到性命之忧,而且栾黡死后,士鞅也回到晋国。所以,栾盈及栾家的灭亡,实在有点冤。士匄,由此可见,并不是一个正值之人,他能陷害栾书,并且灭掉栾家这么一个树大根深的大家族,那么就能够架空晋平公这样一个平庸的君主,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士匄并没有谋反的意思,只能说驱动他的是权力欲望而已。
2晋平公和赵武
赵武就是所谓的赵氏孤儿,在下宫之难时,赵氏几乎灭族的情况下,唯一的活口,可想而知,赵武面对强敌环伺,而且家族的艰难的环境,走到今天时多么小心谨慎,这种人不同于少年得志,家底雄厚的其他六卿,可以狂妄的资本,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政敌抓住了尾巴,而且在没有人能够庇护。因此,赵武是一个相当的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不出头,不得罪人,不逞强,见好就收,实在不行,受点委屈也行。因此,栾盈被陷害,赵武没有出头,由着士匄。
士匄死后,赵武只好走出来自己当一把手了,但是这种人是有惯性的,就是他会给自己找一个一把手,而自己当二把手。毫无疑问,这个一把手就是晋平公,因此,这次晋平公可以好好做一回主了。另一方面,在对外方面,赵武肯定尽量较少的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
赵武的事迹主要如下:
第一,和齐
在赵武任执政的当年5月,齐执政卿崔武子弑庄公,立景公。正当齐国朝政震荡之时,赵武力劝晋平公伐齐,以报其助栾氏祸晋之仇。于是,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11国国君会晤于夷仪,组织联军,准备出师。消息传至临淄,崔杼、庆封向联军求和。7月,赵武陪同晋平公,与齐景公、宋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在重丘结盟。重丘之盟的签订宣布晋、齐两国的又一轮休战,标志着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的再度稳固。参照于之后的国际发展,此次盟誓意义极其重大。
可以看出,第一,赵武是寻找晋平公来做伐齐的决定的,第二,一旦齐国屈服,赵武就立刻接受,并且促使晋平公结盟。
第二,尊王
赵武作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善于照顾各方利益,但晋悼公以来,晋国逐渐冷落周天子,并渐有取代之意,这次赵武捡起来周天子这块招牌,韩起奉赵武之嘱托,千里迢迢来到王都,觐见周天子,周灵王听闻晋国派使臣前来,先是一惊,后是大喜。鲁、卫都很少过问天子冷暖,晋国次卿居然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聘问,灵王心中甚慰。灵王召见韩起,问其来意,韩起彬彬有礼:“晋陪臣韩起前来向宰旅奉献贡品,没有别的事情。”深感世态炎凉的周天子,非常赞赏韩起。尽管只是晋国对天王的一次聘问,因为韩起出使的态度与沉稳,灵王忍不住对韩起大加称赞:“韩氏家族必然在晋国兴起,韩起尊周礼,保持着以往的辞令。这样的人物领导这样的家族,还能不兴盛吗?”韩起出使之任务成功完成,赵、韩集团也给了周王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第三,捉放卫侯晋悼公时,卫献公被孙林父驱逐到齐国,结果晋悼公接受荀偃的意见,决定承认孙林父,后献公复辟,报复孙氏,攻打戚邑,孙林父求救于晋,赵武派军为孙文子守城。
献公报私仇,向戚邑发起进攻,并杀死晋军守将。赵武大怒,6月,赵武盟诸侯于澶渊,要惩处卫国。联军击溃卫军,并攻占懿氏60邑赠与孙文子。卫献公吓破胆了,命宁悼子、北宫成子向晋军求和,晋国坐宁氏弑君罪,将宁喜、北宫遗收监。献公亲到晋国哀求高抬贵手,晋国干脆把献公也逮了,由士庄子拘留。
卫侯被囚于晋一时传遍国际,齐景公、郑简公相继来到晋国,为之求情。在这种情况下,赵武也认为:“为臣而囚君,不礼!”无论赵武怎样劝说,晋平公就是不放人。直到12月,卫人将卫姬送来,献给平公,才出现转机。晋平公一看此女长得漂亮,不顾“同姓不婚”,立刻收编。
第四,秦晋再好赵武向秦景公抛出和解之意,秦景公也认同赵武的倡导,前年开春,秦景公委派胞弟公子针访问晋国,递交国书。赵武对秦后子的造访很是看重,命叔向与公子针洽谈。
此次议和获得了实效,自此秦、晋之间的斗争基本结束,两国的下一轮厮杀则要等到一百年后由魏文子斯领导的三晋伐秦战争。
第五,晋楚息兵
赵武召开国会,提出自己的与楚国弭兵的主张,诸卿都在习惯性沉默,一言不发。这时,韩宣子首先站出来,力挺赵武,魏舒也深表赞同;荀盈与赵、韩交厚,亦不反对。尽管荀吴、士鞅等人对这个意见不是很赞同,但上卿已经发话,两位晚辈很知趣的继续沉默。内阁会议顺利通过!
向戌抵达楚国,面见楚康王与令尹子木,提出赵武之意,楚康王听从子木,答应晋国的要求。
前年5月下旬,赵武在叔向的陪伴下先行来到宋国,晋平公命荀盈前往宋国,协助赵武。
各国代表全部按时聚集于宋国,由乐喜、向戌两位东道主主持。晋楚双方首先设“方明”,象征四方安定。其二,凿坑。司盟指挥挖一方坑,用以埋藏牺牲、盟书;坑的北壁再掏一龛,用来搁置玉币。其三,执牛耳。杀牛宰马,并将牲牛的左耳割下,宋、鲁、卫、陈、郑、蔡等与盟者拿着牛耳。赵武、屈建共执牛耳。随后取牛血在玉敦里。
弭兵之盟盟书明文规定:晋、楚并为霸主,双方都要先于其余诸侯歃血,但是两强谁先谁后,则让人犯难了!关乎国家荣誉,双方不可避免的起争执。
晋、楚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为了不让和平希望破灭,赵武做出了让步:楚国先歃血。就这样,楚国得到了歃血的批准,大会得以继续进行。
在赵武、屈荡的主持,在向戌、叔孙豹的协助下,第二次弭兵之盟顺利达成。
第六,筑城杞国杞不竞于鲁,孝公便跑到晋国哭诉,在母亲悼姒强烈要求下,晋平公于前年为舅家修城。
6月,平公委任荀盈为总工程师和大夫女齐负责修缮淳于城为杞国的新都。霸主领导,齐、宋、鲁、卫、郑、曹、莒、滕、薛、小邾各派建筑队伍赶来,为三流小国服务。
晋平公把荀盈和各国卿大夫看做蒙恬、张俊那样的工程兵司令。结果,仲孙羯、高止、游吉、公孙段、世叔仪等皆表示抗议,但抗议无效。
平公的意气用事,赵武劝也没用,只能希望多多犒劳诸侯,使大家的不满降到最低,便派出使臣到各国,犒赏大家。在诸侯们的一致努力下,杞国工程顺利竣工。
杞文公还不依不饶:“鲁国总欺负我们!”平公又命杞国派代表到鲁国,与鲁国结盟。平公母子把鲁国折腾得够呛。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家亲戚是霸主?只怨季文子多嘴,介绍了这么亲事。
因此,可以看出,赵武的性格软弱性使得他不同于以前的历任中军将。
第七,客卿制度
赵武执政,为国家举荐了46人担任要务,皆为国之干臣,且无一人被赵武纳为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千古之楷模。
对于前往晋国投奔的人,赵武也一一妥善安置。作为霸主,用人不分国界,发扬春秋时的“楚才晋用”之传统为“天下之才为晋所用”。于是,不少贵族在内部斗争失败后,都把晋国看作是第一落脚地。在赵武、韩起执政时代,卫孙林父、石恶、秦公子针、齐乌余、高竖、高强、郑羽颉、公孙侨、丰卷、罕朔、楚国公子比、公子弃疾、许公子止等都把晋国视作第二家园。
自此晋国将“客大夫”制度被定为国策。
纳士以为国用,可赵武死后,诸卿依然以广纳贤士,但却各怀心机,将士收于家中,充实私门。而赵简子更是将这种广蓄家臣的传统发挥到极致——唯才是举。赵鞅继承并“优化”祖父的传统,终使赵氏之强甲于晋国。
“客大夫”制度使得晋国发展水平远远领先其他诸侯。我们的先人评价在春秋后期六卿之一都足以匹敌齐、秦,实与诸侯无异。事实证明所言非虚:三晋都位居战国七雄之列;魏国(包括魏氏)百年称霸;赵国也足以与强化后的秦国扳腕,乃至一争天下。《战国策》总结:“三晋合则秦弱;三晋离则秦强”。尉缭评价赵政统治下的秦国实力尚不及昔日的知襄子。
晋国乃至三晋的强盛应该感激于赵武的功德,只不过“歪打正着”,赵武本着加强君权、抑制六卿之心,却无意间加速了晋国的分裂与灭亡,令人感慨世间之事真是瞬息万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