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大受欢迎,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渊博的学识、迷人的外貌或是深厚的资产背景,而是他们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行为。
上帝在造人时有一个奇异的安排,就是让人拥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可见,上帝早已煞费苦心地告诫世人,要多听少说。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觉得说者是高高在上,听者是屈居人下。例如在课堂上讲得神采飞扬的是老师,开会时最颐指气使的是老板,在家里高声派乐的是家长……似乎说者永远是强者,听者永远是弱者。
说是表达的基础,但过分的言说,则容易使自己掉入嘴巴的陷阱。成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的正是此意。听则不一样。听,善听,就是一件令人受益匪浅的事。听可以长见识、增智慧,正如古人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听还可以稳固情感,增进友谊。正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所言:“倾听是人际交往中最上层的恭维术。”听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下面再让我们看看汉克先生是如何利用倾听来“降服”批评者的。
汉克先生是一家服装专卖店的老板。一天,他正在内屋休息,却听到顾客和自己的店员发生了争执。原来这位顾客昨天从他们店里买了一件衬衫,回到家后,他发现衬衫的领口有污迹,经过洗涤,衬衫还褪了色,这让他非常失望,于是希望店员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是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店员就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已经卖出了数千套这样的衣服,你还是第一个这样挑剔的人。”听到店员这样说,这位顾客立刻被激怒了,然后他和店员激烈地争论起来。这时另外一个售货员也加入了争论,并对这位顾客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有深色的衣服都要褪一点色,以前我们卖的衣服也是这样的。”顾客听完火气更大了。于是,他们的争辩升级为大吵。
这时候,汉克先生从内屋走了出来。他先让自己的店员不要说话,然后把那名顾客请到了屋内,让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在对方讲话时,汉克先生很少说话,只是认真地倾听,偶尔会附和几句。当那名顾客把话说完之后,汉克先生说:“您想要如何处理这件衣服呢?您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可以照办”。
在抱怨完毕之后,那名顾客火气顿时消了不少。又听到老板的客气话,他的火气已经完全没有了。他对汉克先生说:“其实这件衣服也不错。既然所有深色衣服都会略微掉色,那我就不换了。”说完后,他非常满意地走了。
上面故事中,当店员们不断进行反驳时,他们不但没有把问题处理好,反而更加激怒了那位顾客,而当睿智的汉克先生采用倾听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后,则很快地消解了对方的怒气,并让他满意地离开了。其实对于那位顾客来说,他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有人能够认真地听完他的讲话,他的心中就会得到一种自重感,一种满足感,从而便能停止自己的批评和抱怨。
倾听是一种修养,是一项技巧,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做一个好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这里我给你几点建议。
首先,要有好的姿态,做到“停”、“看”、“听”。具体来说,当别人有话要对你说时,要停下手中的工作,目视对方,观察他的表情、声调、语气、手势等非语言信息,然后耐心倾听。
其次,要饶有兴趣地听他说。如果对方特别兴奋地提起一件事,而你却漫不经心或是沉着脸、一言不发,那么对方一定感到失落和沮丧,以后也不愿与你分享自己的快乐。因此,在与人交谈时,还要及时地给予回应,比如提出疑问,或是肯定他的想法,激起对方继续讲话的欲望。这样,彼此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最后一点,切勿打断或批评。当别人正在讲话时,打断他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即使你不耐烦或是有观点想表达,都要在对方说完话后再提出来,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如果对方的某个观点并不能得到你的认同,也不要用批评的口吻去指责他,而要婉转地提出你的建议或想法。
上帝赐给我们左耳,是为了让我们欣赏世间各种美妙动听的声音;上帝赐给我们右耳,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聆听到他人的心声。倾听代表的是对他人的尊重、认可和肯定。所以,善于倾听的人更招人喜欢。
请抹去你心灵上的浮躁,竖起你的一双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的心声,从而让这门无言的艺术改变你的生活,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