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足球赛上的“红黄牌”是用以对球员犯规的警告,然而,佛山顺德推出的“红橙黄牌”预警制度,瞄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拖乱”问题,向不良工作作风“亮剑”!
据了解,今年11月初,《顺德区“红橙黄牌”预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此举旨在通过预警制度,将抓早抓小具体化、仪式化、程序化、有效化。这项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的举措,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成效如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走访了解。
缘起整治“小错不断”狠刹“机关歪风”
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偷工减料?作风问题非小事,少数干部滋生的不良工作作风等问题,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后仍不整改的,将被发牌提醒!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初,《顺德区“红橙黄牌”预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这是顺德区纪委监委在区委的领导推动下,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瞄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拖乱”问题,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的制度性文件。
记者了解到,《管理办法》明确了3类24种落实不力、作风不实的记牌情形及相应的记牌规则。对“工作拈轻怕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无正当充分理由,拒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上级工作指令,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或经分管领导批评教育后仍未改正”“违反相关工作规定和要求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情节较轻的”等相关违规行为,结合情节轻重、影响程度以及本人态度等“对号入座”,发放“黄牌”“橙牌”“红牌”,给予提醒谈话处理、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相应处理,以示警诫。
顺德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顺德绝大部分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个别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值得警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常常停留在口头批评教育,但长此以往,有的人‘左耳进右耳出’,久而久之会形成一股歪风。”如何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区委对此高度重视,区纪委监委经过近一年的走访调研和酝酿,《管理办法》得以正式“出炉”,填补了党纪政务处分前的相关管理规定空白。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红橙黄牌”预警监督机制,瞄准的是“抓早抓小”落地难问题,让“抓早抓小”具体化、经常化、可操作化,让批评教育有了抓手、长出牙齿,对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是对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
效果
一个月发牌超30张制度创新可行性强
据了解,“红橙黄牌”预警借鉴了足球比赛的“红黄牌”规则,但与惩戒性的规则或制度不同,顺德区“红橙黄牌”预警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预警性制度,运用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理念,通过从“黄牌”到“橙牌”再到“红牌”,对被发牌人施加的压力将不断增进、传导,从而起到不断警醒、防微杜渐的作用。据悉,发黄牌的,仅给予口头提醒;发橙牌的,相应给予提醒谈话或批评教育;发红牌的,则相应给予诫勉谈话;一年内累积2张及以上红牌的,将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
12月8日,顺德区伦教街道纪工委接到反映称,该街道某村疫苗接种工作不到位,影响街道疫苗接种工作。情况查实后,根据《管理办法》,负责该项工作的某村党委委员陈某某被发放黄牌。经沟通,陈某某对被发黄牌表示理解,主动进行自我检讨,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加快工作进度。
这是《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被发牌提醒的一个典型案例。据了解,《管理办法》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截至目前共计发出红牌1张、橙牌3张、黄牌29张(含区管干部4张),区属部门、各镇街普遍反映制度的实施让抓早抓小抓常有了抓手,对转变机关作风、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管理办法》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据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该委发出的第一张黄牌就不太顺利。他表示,当时,被发黄牌的同志并不理解,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后来,经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与其当面沟通,终于使他放下心理包袱,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黄牌的发放是对其部分工作不妥的警醒,初衷是警示,落脚是关爱,并表示将知耻后勇、后来居上。
“《管理办法》通过监督方式创新,填补了党纪政务处分前相关管理规定的空白,在全国尚属首创。”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充分彰显了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其中,《管理办法》以清单形式,明确了3类24种落实工作不力、作风不严不实的记牌情形,为党员干部从严从实管好自己立规矩、树标杆。
反响
细化操作闯出新路
精准治理群众点赞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