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剧情 >> 正文 >> 正文

这个背书方法,小学生都会用,考前冲刺别再

来源:左耳 时间:2024/5/9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s://m.39.net/pf/a_8250622.html

大家可能都有所察觉,近两年各方面的动作都多了很多,巨大的机器开始滚动起来了。

义务教育双减之后,教育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成人教育包括自考也即将迎来重大改革。如果不想被政策波及,马上开始学习,早日拿到毕业证,否则之后的改革,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考前只有一件重要的事:背书

现在离10月考试还有21天,这个时间对于报考了3科或者以上的同学已经不够时间看教材了,甚至连认真弄个错题本的时间也不太够。

大家手头上应该有足够多的考前资料了,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背资料、背题、背答案!

首先背资料不要贪多。

选好了一份资料就把其他删掉或者扔掉吧,只看你选中的那份资料即可。

一个科目一份资料大概有1万多字,其中需要背下来的文字绝对不少于字,背诵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没必要给自己额外的负担。

其次背资料要讲究计划性。

今天计划背第一至第三章,明天简单回顾第一至第三章,然后背第四至第五章...21天内一个科目至少完成2个这样的循环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切忌拿起资料翻到哪页背哪页,这样一般都是无效背诵。

这个背书技巧,你们都会

那还有么有高校的背书技巧呢?其实是有的,这个方法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就用过,不过是学着学着大家都忘了而已。

读小学的时候,在正式上课之前,往往会有一节“早读课”。

而现在如果早上通勤经过大学校区,校园内往往也会传出阵阵读书声,声声入耳。

相信大家对这两个场景都不会陌生,这就是背书的诀窍——大声的朗读。

大声朗读确实有助于记忆,这里涉及一些心理学的机制。

心理学家康德拉就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影响做了一次实验。

视觉依次呈现B,C,P,T,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因此,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的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形成。

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它。

类似的还有年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进行的实验。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声朗读有助增强记忆。研究论文刊载于最新一期《记忆》期刊。

研究人员招募95名志愿者测试比较4种记忆书面信息的方法,包括默读、大声朗读、听他人朗读以及听自己朗读的录音,结果显示,自己大声朗读记忆效果最佳。

我们习惯用抄写的方法进行记忆,其实是在默读,由于没有发出声音,往往缺乏听觉编码的过程,这使得记忆的效果减半。

一般情况下: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

到了考前这个紧张时间点,就不要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了,直接背下来就完事了,反正考完试都要忘掉。

这里给大家推荐你一个朗读背书的好办法:将双手捂住双耳,看着复习资料大声朗读3遍,这样知识就直接入脑子了,防止了左耳进右耳出的物理现象。

上面这个方法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将多余的感官系统屏蔽掉,更有利于形成感官记忆,这才有可能把它转化成短期记忆。

其实戴耳塞也同理。

但是要注意,这个方法仅适用于私人空间,如果你在图书馆这样背书,我保证下一秒就会被踢出去。

大声朗读还有哪些好处?

第一,朗读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不易打瞌睡,特别是吃完晚饭,特别容易犯困,这个时间用这个方式背书,既可以压制睡意,又能增强记忆力,一举两得。

第二,朗读的时候如果配合录音工具使用,可以把需要记忆的知识输出成语音,通勤路上、吃饭、洗澡、睡前都可以用来灌耳,不浪费碎片时间。

第三,大声朗读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自信,当你自信心爆棚,考场上自然就能变成哲学家,遇到没见过的题目也能填满交卷。

最后21天,刚好让我们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不如就从现在开始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背书。

不多说了,我也要去背书了。

笔者:「自考人」,专注于青年的自我提升,院校直招1.5年拿本科证,学历问题有问必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