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剧情 >> 正文 >> 正文

能不能好好说话

来源:左耳 时间:2024/6/20
白癜风边上长黑点 https://m.39.net/news/a_9084033.html

上周和家人一起在外面吃饭,本来很好的用餐氛围,被旁边桌子的一家人打断了。

妈妈嗓门出奇的尖锐,不停地数落自己的儿子,听出来原因可能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当时妈妈的架势感觉如果是在家里,儿子少不了一顿揍。

我不经意看了一眼那个小男生,低着头,好像习以为常。面对妈妈的“吐沫横飞”,小男孩实则是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妈妈的大声吵嚷换来的是小男孩的全程默然。

从上菜到吃完结账,只听到这位妈妈的争吵声。说实话,持续这么长时间的“教育”,暂且不说小男孩是否真的有收获,但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这点确实不可取。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要采用这种沟通方式吗?

回到家,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下班堵在路上,妻子打电话问几点到家,话没说完就挂掉了电话;

答应孩子周末去动物园,早晨想睡个懒觉,孩子却在床边一直嚷嚷,不耐烦地朝孩子吼了起来;

母亲打扫卫生时不小心碰倒了花瓶,你一边收拾一边嘴里埋怨着为什么那么不小心;

试想一下,如果让时间按下暂停键,在那一刻换做你是妻子、孩子、母亲,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不无形中对她们造成的伤害,你绝非有意。

一天的工作把我们的好脾气消磨殆尽,下班回到家里,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失去了耐心,用冷淡和厌烦来表达情绪。她们也只是默默承受着。

渐渐的我们意识到:为什么我们能对陌生人礼貌相待,但是在家里对待自己的亲人总是容易不耐烦?

有人分析,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潜意识里面,认为即使对家人表达了负面情绪,自己也不会受到伤害。正是因为这种潜意识的存在,让人们跟家人沟通缺少了“好好说话”的耐心。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我们把更多的温柔留给了不熟悉的人。

自古以来,对待子女父母,在交流方面似乎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论语》里面,孔子曾以“色难”阐述对待子女父母之道。所谓色难,说的就是对待父母要一直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以做到的。

虽然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好的情绪,但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不是用来接受我们的坏脾气的。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沟通方式来“好好说话”。这样她们才能好好接受和理解你。

因为有最无私的爱,所以每句话都应该好好说,只有温柔以待,才能和睦相处。

家和万事则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