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学文化
听经
◆听◆
在线免费听:有声佛经,佛咒,佛教故事、佛教歌曲。
佛咒音乐
阅经
◆看◆
在线免费阅读:大正藏,龙藏、华藏、南北传经藏、续藏、佛教大辞典等佛学经典。
佛经阅读
佛历
◆历◆
包含佛教日历,道教日历,择日,老黄历查询等。
佛教日历
四十帖决卷第一
(宽德二年六月说)
师曰。加持衣印。右拳小许开四指洒之。如清净印。观有水。师曰。门前香象(或安门内)昔如来在世。有香象薰大会。从此已来用香象(云云)同月说。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说)
师曰。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明。并辟除诸障印明。如轨次第。于弹指拍掌等之次。(行仪)加持供物之次。用之无妨。师曰。于道场外弹指唱吽。是惊觉之意也。如律中弹指之意耳。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说)
师曰。加持香水。先右手取杵。左拳安腰加持之。●●●●●三明加持之。但●●字加持之间。于水底观●。于水上观●。三种明各逆顺加持之。或●●之二明唯逆加持之。谓多是去垢之义故也。次散杖入水器。少许右磨唱吽发如常。但●净水也。●水种子也。百反许加持(云云)加持毕杵安本处。右取散杖洒之(左拳安腰)洒坛上之时。或时自五色糸下洒之。或自糸上洒之。常途行法事也。师说弘法大师说。水底●。水上●观之。以阿密里帝明加持而后洒之。
(同日)
后说曰。或以●●皆逆加持之。以●●●逆顺加持之(去垢ノ意耳用逆也)师曰。吽发者遣除义也(云云)。
(宽德二年十月十九日说)
后日说云。加持香水。水底●字立观之。水上●亦立观之(云云)师曰。以洒水安左。是生师传云。加之无异彻耳。犹是起●●●之文欤。
问。洒水每时替之耶。答。护摩时必每时替之。灰尘污之故。但常供养法时。人师不必替之。谓之为灵验水。谓之香水(云云)或文云。时时可替之(云云)可寻之不慥之。
师曰。凡显密二教是一也。显教分别诸法相性。密教其可修方法说也。以浅事显深理也。即是为速证之道也。彼如加持香水。●空观也。●假观也。●●●中观也。●不生也。●●老死也。即不老不死之义也。是云甘露之明。谓是实相中道不老不死妙药也。世间上药何物如之乎。凡一切坛场供物。本尊形像行者身等。皆是真如一理上。今以此甘露中道理水弥洒之作其观念也。
(宽德二年六月)
师曰。加持供物。右手取杵逆顺加持之。若胎以不动明加持之。若金用降三世明。若苏用军荼利明。阿密利帝若吉利吉利。
(永承三年壬正月)
又加持供物之时。左右手互取杵。各逆顺加持之(云云)人师自尔用意耳。
(宽德二年六月)
洒净之后加持供物事。胎不动明。金降三世明。苏军荼利明。若总唯军荼利。诸别尊法各随其法之意耳。
(宽德二年六月)
师曰。清净印三部心印用之。谓以佛部心印及其明加持次以莲花部心印明加持也。次以金部心印明加持之。掌中观水右旋洒之。又亲见之。而为初行者。右拳少开四指。观有水洒之(总印也)其拳大指安掌中。四指少开也。悉地轨云。其拳四指勿令着掌(云云)记云。右作拳少许开四轮汲水(云云)持明曰。只掌中想有水。洒之。不必覆掌(云云)。
(宽德二年六月说)
清净印。右拳微开空如本付掌。观有水洒之。此总印也。为初行者用之。今三部心印明。各以之加持之。掌中观有水洒之。唯右旋洒之。如总印洒水之势也。加持衣印如清净印拳少许开四指。大指着掌。观掌中有水洒之(云云)宽德二年十一月上旬决之。师曰。清净印于掌中观水洒之(云云)。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说)
唱礼出胎藏界。谓惊发地神之处云。
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云云)此即受地一具文也。先为三宝作体唱名也。乃至九方便三部被甲等。乃至持地印等。皆是受地作法也。以字烧字以后正是行法也。故一卷轨(金智)初以字烧字以下出之。故无受地作法。别尊之诸法不可必用唱礼也。只为世间为庄严用之也。全非其法之意也。又金界无唱礼。但是准胎用也。但礼忏是青龙寺童蒙等例时作法也。故是别卷书也。非彼界之正意也(但于金界。五悔是普贤行愿故用之。又别尊法九方便用普贤行愿故也)。
(宽德二年六月)
随行私记并胎记(书合)惊觉真言注云。惊三界诸佛(云云)师曰。三界者甚奇也。即是三部诸尊欤。若界字误欤。可云三部诸佛欤。如大日经第四卷。诸尊菩萨天等真言说已。如云此诸佛真言也(或如意轮记云。惊觉三千界诸佛云云法性房记也)。
(宽德二年六月说)
九方便印。一一当额礼(云云)而发心方便印。不必尔也。
(宽德二年六月说)
发心方便印。不必当额礼(云云)作礼方便印。或说舞之后散之也。而乍九可舞欤。但不用之烦故也。发心方便明之次有增加之句。如戒仪发心之明次如云今所发心是也。大日经第七其增加向分明也。奉请法身方便者。即是我身之中法身如来奉请之。或说前劝请方便请转法轮也。今奉请法身方便请住涅槃也。即请佛住世是也(云云)其意金刚智一卷轨分明也。
(宽德二年二月二十日)
奉请法身方便有二说(如先日记之。同五年正月记之已上里书)又奉请法身方便是请佛住世愿也。其意金刚智一卷轨中分明也(云云)。
(同二年壬月十九日说)
胎轨作礼偈异第七卷。其意同故欤。
问。胎玄轨何故不载作礼方便文耶。答。第七卷所出是。世共所诵也。今轨所载作礼之文意亦不违耳。但亦忏悔已后之文正是发言所可唱也。至作礼只以礼拜为仪。不必唱言。存此意故略不载耳。胎藏自三部出。金刚自五智生。胎藏以虚心合掌为本三昧耶。金刚以金刚合掌为不三昧耶也(云云)胎藏三部三昧耶印。入佛三昧耶是种子也。如处胎。法界生初出生也。转法轮如习技艺也。长久四年九月中旬胎轨入佛三昧耶文。三法界道者。义释有多释(或三业云云。宽德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说)。
(长久四年九月九日说)
师曰。入佛三昧耶印。二大指是菩提心幢也(云云)师曰。法界生莲花部当。火净除义也。莲清净之义故欤。今此三部当胎内胎外学艺三也(云云)。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丹波御房驾拄大原洞给。胎藏受地之偈结香吕印。
(长历四年九月二十日说)
地天劝请偈。清凉说唐音诵之。
弥勒赞并惊发地神偈是四智赞二反曲也(云云)惊发地神印。右胫本指头右外按之(师传)又双膝指头向左按之(北山说)。
(宽德二六月十三日说)
师曰。惊发地神。左杵横当心上。右掌押地指向左方押之。坐不必跪不改也。
(同日)
师曰。又持次第印。内缚开掌而大指叉下捶杵而即置杵(云云)安然和尚说。二大指头相去付各风。此不持杵也。五轮印。五古其形方也。八叶印其形圆也。三角印可知。转法轮印。风大之旋转义欤(问。尔其印当额旋欤。答。不旋转只以印当额也。宽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说)。
五轮中地轮者即金轮是也。故云●字金轮黄色也。有情所居大地非轮数。只是金轮上垢也。金界金龟亦是地轮也。即金轮名也。
师曰。五轮者。即五智五佛也。具如尊胜破地狱法中(云云)(长久三年四月说)。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
安然和尚说。五轮成身·五相成身是一致也(云云。而未以五合五。可寻之)但以五相成身五轮成身犹是意同欤。又五轮成身是因中修行也。五相成身是正成正觉之时行也。后日记云。胎轨五轮成身金轨五相成身。是皆行者修行修习可成佛行法也。故皆在因中也。其大日如来真实成道之相。金刚顶教王等经中具在之。非行者修行之方轨耳。而出轨者。以经意为行者修行之方轨也。凡果佛真实成佛之相。金刚顶经等中具在耳。
(宽德三年四月上旬)
师曰。风轮种子●字不加引点(云云)加引点者不动种子也。
(长久二年四月二日)
师曰。云五字观身。云内护摩观。云灌顶(正灌顶处也)皆以五字持身也。非受大灌顶者不令知(云云)皆是同事通塞同之。
不令通塞五轮成身之次十二真言之布字。传法记之意。从顶布之。谓●(顶)●(右耳)●(左耳)●(额等。在别授者多样多样是也)顶上字卧顶上观之。如百光王真言●字布法耳(诸说不同等。如宽德三年正月下旬记之)。
(长久三年四月说)
问。十二真言王顶上暗字如百光暗。卧顶上观乎。师曰。可尔欤。又云。师曰。十二真言王布字时。除真言末句。唯至鑁缚二字诵之。余时皆诵(云云)胎传法次第。十二真言王三处用之。谓五轮成身之后百光王已前。用十二真言主布字。又花台印(谓十二真言王印明也)又八印之前用之欤。抑或说。八印之前用此布字。尔者五轮成身之时可止欤。云何。答。尔也。若五轮成身时用之者。八印时可止欤。答。可止布字但诵明(云云)又布字时此真言末二句不诵(云云)先日说如何。答。五轮处事也。尔者何八印前此明全三莎诃出之。答。八印处皆可诵问。花台时皆可诵欤。答。尔也。师曰。十二真言足字结加半加足阳布之。但字头下随宜耳。若指方可为上欤。十二真言布法诸说不同。各据一文耳。又●●各安左右耶。答。轨意一往意也。任现图曼荼罗。且对当之也。不可会释。故亦无失。问。大师说十二布法●(左耳)●字依真言王轨意。是佛母之位也。故可云右耳欤。答。入秘密释。●一字腿上。●一字在足下。然单足二皆有之。今于一足置之管两足也(云云)谓●●字。一说以●安两腿。以●安两足。故云单足二皆有之。又一说。只于右腿安●。于右足下安●。管左腿并足也。故云于一足置之管两足。
胎藏安立器界后入佛法界转轮三印。或说不用之重故也。或说用之文载也。况对记等云。三十六印(云云)
问。胎藏供养会。有如来顶如来顶相二印明心何。答。如来顶者。总同世尊头相也。如来顶相者。无见顶相也。胎藏顶印以虎口安顶上。次引下以风节安额为毫相(云云)
师曰。胎藏施无畏印。左拳乍取袈裟之角奉握仰当脐。与愿之时亦尔也。但悲生眼时舍袈裟。以左拳安腰(云云)(宽德二年六月说)。
(同十月十九日)
胎持钵印。先于左胁下取袈裟二角。引绕合取左掌作之。二耳若不结如物耳。若结折反如常。无畏与愿二手时。乍取袈裟而拳仰付脐前。悲生时舍袈裟作拳安腰(云云)。
胎界十力印。大指屈并不押彼屈小指。开悟印大指屈并不押屈水指。
(宽德二年六月说)
传法轨与满愿真言之末。或一本有怖魔。如前之注。多本无之。而检经轨。大日经第四密印品之中。此等行者道具之印明出之。其次第见。
先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转法轮。大慧刀。法螺。花座。金刚大慧。如来顶。毫相持钵。无畏。与愿。怖诸魔(智手拳舒风以毗俱胝形)南〃〃〃魔诃沫罗○(云云)悲眼。索。钩印(阿萨婆怛罗云云)如来心。如来脐。如来腰。如来藏。大界(丽鲁补履小咒也云云)无堪忍(轨云。惊发地天之前咒也)普光。如来甲。如来舌。如来语。如来牙。如来辩说。持十力。念处。平等开悟。普贤如意珠。慈氏(次诸尊印明也)广大轨摄大轨(二本)皆同经与愿之次有怖魔印明也。故知与愿之次可有怖魔也。而玄法青龙轨。于道场观后乃至转身作萨埵之后大界五供之前安之。而今轨怖魔如前者。一说指前无堪忍(惊发前)一说此道具印明轨文数之三十二也。谓初入佛三昧耶乃至无能害力明妃也。此三十二印明或除之。如随行轨。或此三十二印明安五供养普供养之后布字八印之前。如青龙一本(正僧正本)故如此印明安之前后不定也。如彼正僧正本。怖魔在前。此三十二印明在后。故与愿之次无怖魔。故注可云怖魔如前也(谓准经意)今轨亦如彼本。以三十二可安五供后欤。故云如前欤。若准安后本云如前欤。又以彼显之欤。胎藏满愿真言次怖魔如前者。一说于此间用怖魔印明也。如前者。前无能堪忍是其欤(长久四年三月上旬说)。
(永承四年二月下旬说)
师曰。大海印胎藏有二说。一二大头拄而付风。一二大各风侧付头不拄(如先所说)金刚界大海印只如文。内缚仰之。二空内叉凹掌中也。或时准胎藏作之(云云)。
(宽德三年四月上旬说)
师曰。胎界香水海大莲。即花藏世界无障碍土也。故其大莲量五古茎量等。不可测量其大小(云云)又云。花藏世界花叶八叶观之。谓八叶含无量叶也(云云)见义释(长久四年九月九日)。
(宽德二年)
又云。花藏世界莲中台八叶莲。同皆白色也。又云。大莲花王并半敷莲及八叶妙莲。共皆白莲花也(云云)。
(同日)
又云。秘密坛所云羯磨上半敷莲并茎上八叶莲(前云中台八叶莲是也)亦同白莲花也(云云)。
胎藏华藏界大莲华并中台妙莲。共是白色芬陀利(菩提心义五云。非世间白莲。可见)又其大莲并中台莲下有无量叶者。同其八叶一一叶摄无量叶耳(永承九年十一月记。有之可见之)。
问。胎藏大莲华藏界其叶数云何。答。义释问云。莲华藏界叶数不定也。或百乃至不可说。何故只八叶耶。答。表八智叶等(云云取意)此文是问答花藏界也。非中台八叶莲也。故知花藏界叶亦八叶也(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说)。
问。于华藏界八叶观何佛土乎。答。今只观台上实报土。不观叶上土。故有无不论耳。若准常途。可有佛土无妨耳。师说半敷莲上有八叶莲者。表因果具足之义(云云)谓半敷是因也。上八叶(云云)是果地也。即因中说果耳(宽德二年十一月上旬)。
华严经等所说花藏界。千叶一列周匝。又重重有之。二说有之(云云)可寻勘之。
师曰。八叶间三古是四智四行表欤。入定时定印是普通之印也。故不可必用真言耳。但有二说。一不用真言也。一莲花部有其真言。
谓三摩地破纳么是曰(云云)佛部金部等又借用莲部真言(云云)未见余部真言(宽德二年六月九日)。
(长久三四月说)
师曰。道场观海中。先观大莲华王(花藏界也)台上观中台八叶华及诸尊各各花座故。一一界道皆于大莲花台上布之也。一一诸尊小莲花无茎(云云)大莲花八叶无安尊位。
问。花岩云叶即三千界也云何。答。今教不必同彼说(云云)唯台上是花藏界也。
华藏界大莲准中台八叶可云八叶莲也。而经并释等不云之(宽德二年十一月上旬)
师曰。以大日经之所说法界宫可准想道场观大宫殿之仪式也。即此大宫殿有二说。一云。此大曼陀罗在一大宫殿中也。一一诸尊有各各宫殿也。入秘密曼陀罗品意也。而大宫殿者如王宫王城也(宽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说)。
又云。胎界四重诸尊皆是华台上实报土所居众也。师曰。道场观之时。行者即住花藏界上。谓莲花台即因陀罗网花藏世界也。其量无穷。中心观大宫殿。殿中观大曼陀罗故。其第三重院外上座修供养法也。其花台无穷际。大宫殿外有无量庄严。谓宝池宝树宝网宝幔宝花宝幡诸音乐共命鸟等也(具如文)师曰。胎藏三重诸尊眷属并天等。皆向院至坐。而图绘曼陀罗不能如之画之。师曰。胎曼陀罗除中台之外三重院也。院者垣也。故中台不云院。中院者初重院也。又云第一重院。围中台故也。
(金界可有欤)
师曰。道场观是成所作智也。故东寺一说。道场观之时。十指外叉开掌覆胸。二大二小端拄尖。是则羯磨印也。而二中不入掌也。又阏伽是平等性智也。长久二年九月中旬。
(宽德二年六月说)
轮坛印。胎坛佛空身(身四处)金身佛坛空。两界共印空。外翻印之。轨云。结大轮坛印(云云)谓指金界印明也。借彼文耳(云云)(永承三年六月十九日)。
师曰。胎轮坛印。先覆印坛。次外翻向印佛。次内翻。抑印空。次如本覆反向身印身。凡七处也。金界亦外翻印空(云云)(宽德二年六月说)。
三力偈而住(云云)谓我观念一一庄严供具等。不散失不假想成就住祈意也(此偈犹咒愿也。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
供养次第法。以三力偈五供养之次用之。如前。此偈是咒愿之意也。我观念住云也。此偈住字点○住书。
经典佛学文化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z/2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