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有想法的选择
你也是
广州上千所书店里,独立书店总是最任性的那一个。
它的书籍不算多,也可能不设咖啡与雅座,在城市一隅,孤傲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选择。
今日推荐没有与方所,因为还有更多小众的选择。
在富有市井气息的瑶台大街拐角处,拾遗书店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
店内装潢还原了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文学、艺术和历史为主的旧书籍陈列于书架,中间还穿插着老式熨斗、收音机。
空间不大,但惊喜都藏在书本里。
翻开一本泛黄的普希金诗集,夹在书里的树叶呈现于眼前。诗集虽旧,树叶已枯,但那份源自书主的热爱仍旧生动。
一本读报杂锦,有趣、猎奇的报纸信息都被书主剪贴在笔记本里。裁剪规整,透露出他对知识的珍惜。
拾遗意为拾起被遗失的书籍,等待有需之人接手。店主从不同城市的旧货市场淘来了各类旧书,二楼的隔间还有藏着古着衣服、黑胶唱片的旧物市集。
一板之隔的拾遗市集/图源小红书王贵的奇妙旅程这是一家记忆书仓,里边的书都承载着旧时光。
几经搬迁,最后坐落于北京路的博尔赫斯,已有二十六个年头。
不以卖书盈利为目的,不设咖啡与茶水,不放音乐,博尔赫斯还原了书店最纯粹的模样。
书店不大,铁皮与木质书架交错摆放,墙上挂着简约的手绘作品,角落里有一把小桌椅,店内环境一览无遗。
书籍的种类不多,十多个书架和展桌只摆了文史哲三类,没有摆满也是常态。
每月中旬,博尔赫斯会组织“月中朗读会”,店内有专门记录朗读主题的一面白墙,已从年记录至今。
每月朗读会主题/本部分图源小红书半数玫瑰虽名为书店,但它更像是店主推荐的一份阅读清单,宣示了他的喜好,也呈现了他与我们的沟通方式。
近30年的时光里,博尔赫斯几经搬迁,甚至有过中途停业。但直至今天,它仍在努力抵抗着时间。
藏匿在东山口公交站场内的巴士书店,绿瓦红墙,非常别致。虽名为书店,它又有第二个身份——越秀区图书馆服务点。
一楼是借阅区,与越秀图书馆相连;二楼为阅览区,有可供阅读的室外露台,露台旁是一个藏书间,有哲学、科幻等可售书籍。
这里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公交站点,为了“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全民阅读理念贯穿生活,同时为公交司机们提供一个休息场所,公交站场中心便与越秀区图书馆共建此书店。
地方虽不大,但好在装修精致,淡雅的灯光与书影交辉相映,抬头是书阁,窗外是人来车往。
游人在此乘车,又被书店挽留。
如果你喜欢在精致的书店里点杯咖啡与书共处,日雄书屋绝对不是最优选。
它没有像样的店面和醇香的咖啡,甚至没有落脚处。10平的空间里,只有直逼房梁的旧书,和一个59岁的大叔。
与年头已久的晓园北路相衬,日雄书屋已在这待了21年了。外表虽是废弃仓库,但内里却是精神财富。
美术、小说、医学、名著和连环画……从街坊邻居处淘来的旧书不在多,胜在偏门与实惠。
普遍几块一本,不少人驱车前来淘宝,需要什么类型,找哪本,开口提便是。
原来的飞天画室就在附近,这是画室给的素描本
泛黄的连环画,整整一大袋
倘若享受淘书的快感,也可以在收获大叔指示后自行出动。
与放荡不羁的店面形象一致,大叔的性格也很自由洒脱。因为书店形象特殊,经常好评与质疑声共存,但这些在大叔眼里都不是事。
“好不好是人家说的,做自己就行了”
左耳进,右耳出,专治各种不服。
坐落于中山大学东门的小古堂,招牌普通,但店内却别有洞天。
小古堂也是旧书屋,主营文史哲、艺术类的旧图书。但和前几家的旧不同,这里的书并不陈旧。
书店不迎合市场,不卖畅销书和教科书。在旧书的选择上,品相也非八品以上不可。
店主沉迷古典文化与碑帖字画,店内的构造也古色古香。红木书架平行摆放,顶部摆满屋檐雕塑,墙上悬挂碑帖或书法。
书架相邻的空间里,柔和的灯从上洒落,这里是专属读书人的一隅。
古朴典雅,墨香浓厚。小古堂,是学者的藏书阁。
◆◇◆
独立书店是店主品味与态度的载体,在浮躁的碎片化时代里,它就像一个孤独的勇士,等待着每一个不期而遇。
编辑/醒醒图片/摄影及网络设计/盛华统筹/冷佳●往期回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z/2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