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剧照 >> 正文 >> 正文

2002年河南俩男子寻亲撞脸,一查D

来源:左耳 时间:2023/4/20

前言:

年,河南省郑州市天城市场,李保国笑着将一缸小金鱼递给客人,正把钱往兜里收,却听面前有个小女孩连喊了几声“爸爸”。

左右瞅了一下,李保国愣住了,指了指自己:“小姑娘,你喊的我?”

以前也不是没被认错过,毕竟李保国生了张大众脸,谁见了都觉得亲切,然而这次居然被一个陌生小姑娘误认成爸爸,这也太稀奇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更稀奇的还在后头,因为不久之后,他便会发现,刚刚那个喊错他爸爸的小女孩,其实是他的亲侄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大众脸也有奇缘

47岁的李保国每天在天城市场做观赏鱼生意,迎来送往的人不计其数,觉得他面熟的顾客大有人在,而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一张面熟面善的大众脸绝对是好事。

因此李保国对这类事并不在意,只当是茫茫城市里的一些细小缘分。

真正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家人老说在大街上喊不答应他,就仿佛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

有一回李保国去岳母家做客,进了门,岳母眉开眼笑地接过妻子手里的礼物,目光扫过他的时候,却冷飕飕的。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保国主动上前,讨好地喊了声“妈”。

却见岳母柳眉倒竖,空的那只手一插腰,漫声道:“哟,我还当你不认我这个丈母娘了呢。”

李保国一听这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等他问,便听岳母继续道:“昨天在超市遇到你,喊了你好几声,都没应我。”

李保国更迷惑了,急忙解释:“妈喊我我能不应嘛,可是我昨天压根没去过超市啊。”

这样的冤枉事,发生过不止一次,小姨子也控诉过他,说在大街上看到他,怎么喊都没答应。

李保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抱养来的,如果岳母和小姨子看到的不是自己,那这世上还能有谁能跟自己长得这么像呢?

不过李保国忙于生意,也没怎么细琢磨,直到有天,一个卖猫的朋友遇到一位和他极为相似的人。

“刚才店里来了一个买猫的客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我当时就把他认成你了。”

朋友手里比划了两下:“五官和身量,像极了你。他也是抱养的,你说会不会是你的亲兄弟?”

李保国脸色凝重起来,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身世。

年,李保的母亲丁玉莲,因为无法和丈夫生育孩子,便想着抱养一个孩子,不过他们选了一家离郑州比较远的福利院,地点在上海崇明。

去福利院那天,夫妇俩一听说这孩子是被亲生父母遗弃到大街上的,心中微微一酸,他们二人费尽心思想为人父母而不得,然而有的父母却忍心扔掉自己的亲骨肉。

再加上这孩子像小猫似的,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吧嗒吧嗒望着他们,十分惹人怜爱,很合他们眼缘,夫妇俩便开开心心将他带回了家,视同己出,疼爱有加。

长大以后,李保国也想过寻找亲生父母,可是人海茫茫要怎么去寻找,何况他也不能不顾及到养父母的心情,是他们给了自己一个家,辛辛苦苦将他抚养大。

本来寻亲是李保国早就放弃的事,他已经47岁,有妻有子,生活幸福和美,没什么不满意的,可是朋友口中的那个人,令他心思再次活络起来。

联系到之前的事情,李保国猜测,那人说不定岳母和小姨子认错的人,是同一个人。

可是世界上怎会有样貌相似到连亲人都分辨不出的两个人,难道他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李保国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人充满了好奇,略一思索,便问朋友:“你知道怎么找到他吗?”

朋友一拍他肩膀,将一张纸条递到眼前,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

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这天,李保国紧握电话听筒,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拨出那串电话号码。

一番交流之后,电话那头的人很吃惊,语气里甚至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因为两个人不仅都是抱养来的,年龄也一样,就连声音都很相似。

而且在通话时,两人都觉得同对方有种没来由的默契和心灵感应,仿佛前世就认识似的。

李保国思忖着,哪怕不是亲兄弟,这个朋友也是交定了,于是便约他次日到自己做生意的天城市场见面。

这一见可不得了,两人站定,互相打量了很久,都觉得不敢置信,好像在照镜子。

二人身量相仿,国字脸,大眼睛,双眼皮,最惊奇的是,左耳后相同位置都有一颗痦子,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两个人越看越激动,不禁心潮澎湃,忍不住地握手,然后像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紧紧拥抱。

不少路人见到这一幕,皆停下脚步,嘴巴张得可以塞下一个鸡蛋,这两人一定是孪生子吧?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是在证实这个猜想。

李保国和周勤予回到家中后,拿出各自从小到大的相片,对比之下,惊讶地发现,他们二人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青年时期的照片都是一模一样。

对比完各样信息后,李保国发现只有一项对不上,那就是他们的出生日期。

周勤予出生于年4月20日,而李保国出生于年5月21日,两人相差一个月。

后来两人讨论了一下,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一个用了阳历,一个用了农历,而且也有可能是在上户口的时候登记错了。

对于被领养的孩子来说,出生日期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事情,并不能成为认亲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社会自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听说双胞胎一般血型都是一样的,李保国便又医院测血型,结果都是B型。

到这里,两人是双生子的可能性又多了一分,然而血型只能排除血缘关系,不能确定血缘关系。

想要最终确定两人是否双胞胎,还得求助于DNA鉴定。

测DNA这件事,已经寻过亲的周勤予比较熟门熟路,便兴兴头头带着李保国去了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两人抽完血,鉴定中心提醒他们,哪怕他们真的是双胞胎,也很有可能鉴定不出来,最多只能确定兄弟血缘关系,除非有奇迹发生,两人刚好是同卵双胞胎,才能因为基因高度重合来确定这一点。

样品送检后一周,结果便出来了,这一回,奇迹真的发生了。

可是做鉴定的李晓文李主任却对着电脑屏幕,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电脑图谱上显示24个座位点一模一样,这就意味着两人可能是同卵双生子。

做鉴定前,李主任已经了解过二人的情况,两个偶然在大街上认识的人,怎么会是同卵双胞胎?天底下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吗?是不是鉴定过程出了岔子?

此事实在是不可思议,带着质疑,李主任又做了两次鉴定,结果仍旧不变。

李主任还是不敢相信,因为在她看来这两个人其实不难分辨,五官上并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相似。

谨慎起见,李主任决定再次取样鉴定,便请李医院,抽血时由她全程盯着,确保血样不出任何失误。

这几次鉴定,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李保国心里也不上不下的,始终踏实不了。

左等右等,拿鉴定报告的日子终于到来,李保国和周勤予紧张地坐在李主任的办公室里。

虽然无论结果如何,李保国都已经将周勤予视作亲兄弟,然而他的心还是快跳到了嗓子眼儿。

这时,二人身后传来门开的声音,李主任满面笑容走进办公室,将报告递给二人。

报告显示,他们二人的的确确就是一对儿同卵双胞胎。

哥俩看到报告结果,不约而同抬起头来,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热泪盈眶。

李保国万万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找到一个亲兄弟,是又喜又惊。

周勤予则百感交集,迄今为止,他已经寻亲2年,屡遭挫折。

周勤予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尽管很想寻亲,但中国这样大,他要从何寻起呢?

因此这个愿望便一直藏在他的心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变得越来越强烈。

年,周勤予在一份本地报纸上,偶然看到了一个民间寻亲组织,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联系上了寻亲团的负责人杨大姐。

幸运的是,热心的杨大姐很快便找到了一户与周勤予信息匹配的杨家人,地点是浙江宜兴市。

杨家的小儿子也是年出生,因为自然灾害,家里穷养不起,才把年仅三岁的孩子送到了上海,如今生活好了,在内疚与思念的驱使下,杨家便决定要找回小儿子。

得到消息的周勤予很是欣喜,第一时间根据杨大姐提供的联系方式,将自己的照片寄去了杨家。

杨家人看到照片后激动不已,相片上的周勤予和家里兄弟姐妹长得很是相像,很可能就是要找的亲人,于是便约了周勤予到家里见面。

周勤予到达杨家的那天,杨家老大一见到他,眼泪便夺眶而出。

杨家老母亲想起当年不得已送走的小儿子,鼻头一酸,落下泪来,不住地颤声说着:“你长得像我。”

经过这次见面,杨家人基本上认定周勤予便是他们送去上海的那个孩子,而周勤予也觉得这事儿肯定是八九不离十了,剩下的就看DNA鉴定结果了。

周勤予紧张又期待地等着这份DNA报告,然而当自己拿到它的时候,却失望不已。

鉴定结果显示,杨家母亲并非他的生母。

纵然不愿相信这个结果,周勤予也不得不接受它,时隔数十年,时移世易,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找到亲人。

后来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告诉他自己见过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然而上次的杨家人同他也很像,却并不是他的家人。

周勤予对女儿的话不以为意,也许是害怕再度失望,他并没有费心去寻找那个人。

可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周勤予一时兴起去市场上买个猫,老板正好就认识女儿口中那位与自己撞脸的人,更巧的是,最后DNA鉴定表明,那人还真就是自己的孪生兄弟。

李保国得知兄弟曾经的寻亲经历,也十分感慨,他们哥儿俩的相认,正应了无巧不成书这句俗语。

不过,李保国和周勤予并没有因为找到亲生兄弟就心满意足,反而因此产生了更大的疑问。

他们的亲生父母究竟在哪里,当年又为什么会抛弃他们?

坎坷寻亲路

李保国和周勤予兄弟相认的事情,很快上了报纸头条。

采访和电视节目邀请纷至沓来,不少记者同情他们的遭遇,都在主动帮着他们寻亲。

李保国对于寻找亲生父母一事,起初并不是那么热络,不过在兄弟周勤予的鼓励下,也有些心动了。

有天,李保国试探着询问养父母对他寻亲一事的意见,出乎他意料的是,他们并没有激烈反对或是面露不悦,反而让他好好地找,父母是他永远的后盾。

有了父母的支持,李保国便放下心来,满怀期待地和周勤予踏上了寻亲之路。

随着电视节目的播出,哥俩的信息和寻亲的愿望被迅速地传播到了全国,很快就有一个姓陶的先生打来“我岳父看到了电视台的节目,他说年家里有对双胞胎兄弟被送人。”

陶先生岳父家的地址与李保国曾经住过的地方吻合,也许他们要找的家人就在那里,这样一思忖,李保国便决定同那家的母亲做个亲子鉴定。

遗憾的是,结果显示排除母子关系。

紧接着,又有一位湖北仙桃市的肖先生找到了他们,肖家人已经在电视上看到过李保国俩兄弟,觉得他俩与家中小女儿长得像极了,因此肖先生信心满满道:“你们俩一定是我们要找的兄弟,我们有99%的把握!”

尽管李保国觉得几率微乎其微,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将自己和周勤予的血样寄去了湖北,由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进行DNA鉴定。

可惜鉴定结果事与愿违,依然是排除亲子关系。

希望落空了两次,兄弟俩也有些沮丧,不过随着新节目的录制,又有新线索浮出。

在调查过程中,节目组找到了当初弃养过周勤予的一户牛家人。

牛先生已经年届七旬,他的妻子一见到周勤予,便禁不住落下泪来。

年,她和牛先生刚结婚,担心母亲一个人太孤单,便把他抱养过来,后来迫于生活,无力将他抚养长大,便转送给了郑州一户人家。

“你知道我们的亲生父母是谁吗?”兄弟俩期待地看着牛先生的妻子。

却见她拭了拭泪,摇头道:“不知道,我是在上海崇明抱养的你。”

李保国本以为找到周勤予的前一个收养家庭,或许就能得到亲生父母的消息,却不料对方对他们的亲生父母,也是一无所知。

眼见线索再次中断,两兄弟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不过他们没有放弃,只要有媒体邀请,他们无不答应。

兄弟俩都是从上海崇明领养到郑州,他们推测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可能就住在上海崇明,因此对一切崇明相关的寻亲信息都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z/2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