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票房 >> 正文 >> 正文

东游记溪水之南

来源:左耳 时间:2021/9/15
刘军连医生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93596.html

摄影

登峰

卿仁东

溪水之南,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也是一处很诗意的地方。

如果你是从照片上看到她的静美,看到她让人心生“到此一游”的念想,那只能是表面的静美,一种纯美的旅游爱好者的心态。如果你真正走进溪水之南,你会心生一种“幸好没有错过”的庆幸,那才是真正的“看见”。这时候,你才会发出欧阳修《咏零陵》那样的感慨:画图曾识“溪水南”,今日方知画不如!你才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溪水之南的静美。

溪水之南位于舜皇山南麓、扬江源口。几千年前,舜帝在这里驻跸,见远处崇山峻岭,尽染秋色,红云盖地,近处平畴沃野,小溪潺潺,山水田园,非常喜欢这里的迷人景色,便在这里住了下来。春夏之际在坐果山栽种农作物,秋末冬初到远处的红云山狩猎,冬天住进舜皇岩里避寒,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湘南地区,教山民耕种田猎,将中原文明带到江南,让山民厚德载物。舜帝晚年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与这里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很多传说。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田猎过的红云山改名舜皇山,将他居住过的岩洞命名为舜皇岩。

几千年后,乾隆皇帝来到这里,见舜皇山依然祥云缭绕,紫云穿梭其间,有紫气东来之祥瑞,喜不自禁,下圣旨在舜皇山东麓御陛源口和扬江源口建舜帝大庙,将舜皇山南麓扬江源口这片平畴沃野封为八旗田洞,作为皇家用地,封紫云缭绕的山叫紫云山。据唐樱《神奇舜皇山》介绍,八旗田洞包括南溪(正黄旗)、古山头(镶黄旗)、力塘(正白旗)、杨下(镶白旗)、新塘(正红旗)、邓田(镶红旗)、江夫(正蓝旗)、田心(镶蓝旗)8个自然村。乾隆皇帝对山清水秀、沃野平畴的八旗田洞、舜皇山竹海和这里的溪水赞不绝口,曾经写诗赞颂曰“舜皇千亩竹生烟,挹彼山溪清且甜。若使卢仝知此味,平生不想惠山泉”。本来无锡“惠山是乾隆皇帝常来常往的地方”,自从乾隆皇帝到达舜皇山见到这里的风光和山泉以后,舜皇山的地位比惠山还略胜一筹,同时还开启了连绵不绝的祭舜活动。

溪水之南的祭舜活动,主要为舜帝做生。相传舜帝出生于农历八月十二。在八旗田洞,每年的八月初一开始到二十,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活动共分3个阶段:八月初一到初九为准备阶段,由值班旗会首,召集八旗会首议事,分派各旗参加祭祀活动的内容;八月初十到十二为祭祀阶段。由主祭旗,组织彩轿、乐号、龙狮、彩旗,初十到舜庙将山神接到主祭旗庙堂,十一日将大神(即舜皇佛像)请到主祭旗庙堂,十二日进行祭祀;八月十三日至二十日为庆贺阶段,十三日凌晨,由值班旗组织彩龙、彩狮、彩轿、彩车、乐队,将小神、大神,在日出前送回舜庙,再行祭祀一番后,即由聘请来的祁剧、彩调等剧团,开台演唱,直到二十日。

人们祭祀的主祭祀庙堂,就是舜皇大庙。舜皇大庙坐落在舜皇山山麓与扬江汇合处,即现在的大庙口镇政府所在地。大庙建造年代无从查考,相传唐宋年间庙里有高僧百余人,香火鼎盛不亚于衡山的南岳庙。据明嘉靖四十三年()碑文记载:大庙“重修于宋元”间。之后,清乾隆年间又进行了重修。舜皇大庙先后修建了两座(另一座建于相距8公里的御陛源口)。大庙分上下正屋两座,庙中有舜帝漆金大像,雄伟壮严。庙宇红墙绿瓦,双层斗拱飞檐。大庙四周苍松翠柏,绿竹掩映,肃穆幽静,相传舜帝南巡至此,故建庙纪念。清光绪《东安县志》载:“水北舜庙,居民严敬。遇仲秋月半,以蛮鼓、箜篌椎牛入祠”。邑人郭泰来《舜庙谒帝诗》写道:“堂哉虞灵宫,栋宇垂不朽。花松满庭街,翠竹落户牖。年年中秋节,村村荐牲酒。上殿称圣寿,鼓乐竞入奏┄┄”概言昔日舜庙之规模和中秋祭祀之盛况。大庙屋宇毁于“文化大革命”,庙处仅留一残碑。

溪水之南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民俗悠远、民风淳朴,而且人文古迹众多,至今还有不少地方让人凭吊。石乳岩、商州文化遗址、舜石桥、舜皇岩等都是不可不去的旅游之处。石乳岩,系邓禹、邓三凤家属的墓葬之地,包括石乳寺和石乳岩。石乳寺建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建造规模已无从查考,但写入了永州府志。石乳岩宽约10米,长约米,内有一石狮,雄踞其中,故又称狮子岩。清光绪《东安县志》载:“钟乳尤佳,唐时采以充贡,柳子厚所谓零陵乳穴者也,宗氏一垂溜如乳。亦为未覆,宋尚书邓鸣阳墓在焉”。今钟乳石已采光,岩洞空旷,洞内仅存碑刻4块,1块尚能辨认。有志之士正在开发此处,不久将重现昔日风采。坐果山,是古代商州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处商周时期南溪河流域的中心遗址,遗址范围约达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出土文物丰富。年被湖南考古首次发现后,确定它是聚落的经济形态、是以狩猎为主体。所发现的石器,已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石器制作加工链,这在湖南考古史上尚属首次。还有舜石桥,始建于明朝,是一座类似于当今贵州一带的风雨桥的桥梁,桥墩为石料,桥面为木头结构。清乾隆年间被大火烧毁,当地百姓叫它火烧桥。清嘉庆年初县令曾镛募资重建,建成了长70米、宽10米的五孔石拱桥。桥体全部由条石堆砌而成,未使用任何黏合剂,露出水面上的桥墩石块间缝隙清晰可见。桥面铺54块青石板,桥头13级台阶,桥尾24级台级,使桥梁结构更加坚固。如今行走在桥上,但见桥身青藤缠绕,古朴苍苍。

溪水之南的过往可圈可点,溪水之南的现在依然阳光灿烂。

就说花境花海吧。她位于大庙口镇南溪村,是八旗田洞的正黄旗所在地。也许你曾经在网络上见过这里的花海,见过这里的柳叶湖、泉湖古井和石渠,被某种美丽震撼过,对她们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你没有身临其境,不可能感觉到那就是世外桃源,那就是壶天化境,那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当你将车子停放在停车坪,来到南溪村三米宽的水泥平桥的时候,就开始感受到这不一般的地方了。清澈见底的溪水在桥下的整石上潺潺,悠闲的鸭子在溪水上游弋,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古道上逡巡,卖栗子豆腐的农民在古道边吆喝┅┅这是一副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远处一大片的“紫”铺天盖地而来,弥漫半边天空。心急的游客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越过小桥和原生态卵石小路直奔花海。

南溪花海,我最喜欢的是“花”和“镜”。因为这里的花,经过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不仅花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四季花开,四处有花,田野里,山坡上,沟渠旁,均有花姿、花影。尽管是秋末冬初,醉蝶花依然鲜艳地开放,紫艳艳地醉得你好像误入了闻名遐迩的薰衣草天堂——普罗旺斯。醉蝶花田边一堵残垣断壁、几把藤椅、数枝小花,是绝妙的摄影佳地!游人零星走去拍照留影,诗意盎然。醉蝶花附近几个农人带着遮阳帽在锄草松土,为花草准备下一场盛会。桂花树下是吊床,那是农人或者走累了的游人栖息的地方。人在树下睡,芬芳弥漫全身。远处还有一大片百日菊在娇艳欲滴,谁也不愿在吊床上多待,错过那些繁花。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丝巾之类配饰,投进花的怀抱,绽放光彩,用相机或者手机留下永恒的纪念,发给远方的朋友。要是冬末春初,郁金香花就会在山坡上、石头的缝隙间点缀尚未灿烂的春天,鲜红的、紫红的、蓝紫的、洁白的、金黄的,五彩斑斓。从山上往下看,鲜花、湖水、被整理起垄的土地、远处波浪起伏的山岭,都是绝妙的山水画图,不醉才怪。

南溪花海的“镜”,是南溪花海别具一格的风景。这个“镜”包括泉湖井、柳叶湖和石渠3个景点。它们是自然的妙手和人们的巧夺天工后创造的“天空之境”,柳叶镜、梳妆镜、长蛇镜,镜镜倒影山、亭。每个景点都可以入画,每个景点都可以让人喜不自禁。

泉湖井是神牛赐水、舜帝赐名之地。山特别,井特别。山是石头山,不高。山上的石头,像豆腐块叠放在山上。石头缝里有花草,艳丽无比。井在山脚下,豆腐块状的石头架起一眼山泉,水就大大方方地冒出来,沿着山脚形成一片湖泊。水清澈,将山倒映在自己的怀里,慢慢地流向下方的石渠;草青青,在温暖的泉水里生长,一年四季不变色。人们在它的附近建设了一口圆口古井,周围用石头砌成,像一面镜子,水从井底的砂子里冒出来,常年累月不断地冒,冒,冒,然后从小口往外溢,流入旁边的小溪里,接着流向石渠,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有一种传说,说泉湖井来历不凡:相传很久以前,一群古人在这里开荒种地,良田开垦好以后,无水灌溉,收成寥寥。舜帝南巡来到这里,见百姓生活清苦,便带领百姓祷告天庭,祈求赐水。天庭被舜帝爱民之心感动,派一头神牛于四月初八来到人间,在山脚巨石下面用它强有力的牛角撬开了三块石头,一口清泉喷涌而出,水量巨大,一泉而成湖泊,舜帝遂赐名泉湖井,泉水往南蜿蜒成溪,舜帝命名南溪,村落自此称为南溪村。虽是传说,倒也让人乐于接受。

在泉湖井附近有柳叶湖,是拦截河流形成的人工湖。拦河坝下河柳萧瑟,坝上河水清清,还有人工建造的弧形小桥像一面镜子“插”在水面上。小舟从中穿过,好像进到了江南水乡。有人解开柳树下的拴绳,荡着小舟在湖里游弋。待他们玩累了,把小船靠岸时,我们也可以坐上小船。一人坐船尾,两人坐船头。坐船尾的人拿着竹竿,船头的两人共一把船桨,悠然地离开湖岸,向那面镜子“穿”去。开始可能没有掌握规律或者配合不够好,小船会不听使唤。掌握规律后,船就会被你“驯服”,听你“使唤”,就会诗意盎然起来。

如果你运气好,碰上搞活动,你在船上就会看到,远处一群穿蓝底花旗袍的女人,撑着一把把或红、或蓝、或紫的油纸伞,从残荷田的田埂上,向着木质廊桥,袅袅婷婷地走来,好像古典里走出来的传说故事,像廊桥遗梦,像许仙与白娘子西湖相送。这时候你就要放下小舟和船桨,拿出相机对准远处的姑娘,留下枯荷、丽人,留下一副“暗无生机与生机盎然”的古代山水画卷。

泉湖井下面不远处就是石渠。春夏之间井水丰腴的时候,水从石蹬的间隙流下来,形成低水头瀑布,非常漂亮。如果有色彩艳丽的美女在石渠的石蹬上行走,潺潺溪水从石蹬的间隙白亮亮地流下,那就更加精美绝伦了。拍摄成照片可以说,此照只有天上有,难得人间几回见。冬天山寒水瘦,虽然形不成小瀑布,但那一个个石蹬、一处处流水、一只只老鸭、加上石渠下的巨大的一块整石,也足以让你灵魂震撼。

在我的心里,我想将“花‘境’花海”,改为“花‘镜’花海”。

溪水之南的石林也很特别,有人将它称为石林秘境。因为不管是谁,一走进这片石林,就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林位于南溪的下游,往东是一条通向山上的、狭窄而曲折的石板路,路上有个至今依然清晰可辨的牛脚印。相传是神牛撬开泉湖井后,从这条路返回天庭的。后来每年四月初八神牛都来到人间,下山饮水,享受人们的祭祀,都要经过此路。诚心找齐个神牛脚印的人,就有缘能够见到神牛,一睹神牛的风采。往南是石林秘境,因山上长满石木(即青冈栎),也叫石木山。

从远处看,石林秘境的石木郁郁葱葱,像乌七八黑的云团,停留在田野的旁边,不管春夏秋冬一片秀色;从近处看,石木之下阴暗潮湿,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神秘莫测。

这里也是石林探险之地。如果你有些年纪了,就不用登上索道,在索道上俯瞰石林、进行石林探险了。但有一条通向石林秘境的小路,可以让你以另一种方式探险。这条小路进口很窄,里面有的地方很宽,有的地方很窄。宽的地方,在石林深处,给人柳暗花明之感;窄的地方很窄,仅容一个人行走,有时候还要侧身。行走在小路上,左拐右弯,岔道众多,小路上有立着的牌子提醒:请在游道上行走,以免迷路。小路上面是长在石头缝里、坚硬如铁的石木树,像特意为石林披上的绿衣。它们阴着路、阴着石林,阴得这里阴暗潮湿,阴得这里空气清新。小路两边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大如房屋、有的小如竹笋,有的层层叠叠地堆砌、有的密密麻麻地站立,有的高达数丈直插霄汉、有的矮如罗盘缩成小凳,有的像屏风、有的如刀锋,有的弯成战壕、有的围成石龙┄┄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令人观叹,让人遐想。

如果说云南石林是裸露于天的祭品,那么南溪石林便是隐藏于地的珍宝。

走进溪水之南,从历史向现实穿越,从花海向花镜穿越,从石木向石林穿越,你慢慢就会体会到:溪水之南,静美无边。

东游记:栏目取东安游记之意,主要刊登游记散文、旅游小说、传说故事、导游解说等与旅游有关的作品。欢迎广大游客朋友投稿,我们的投稿邮箱是dalyj

.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pf/21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