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优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筑牢网底
民盟荆州市委委员、荆州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工业发展大比拼”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狠抓结构调整,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工业经济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要狠抓项目建设,各地要围绕发展规划和产业重点,抓好项目储备和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积蓄持续动力;要狠抓招商引资,做到领导带头、主动对接、统筹协调、强化保障,保持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势头,把今年工作抓出新成效。7月,应勇书记在荆州调研企业时指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要以产业协同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探索产业跨行政区协同发展之路,培育和引进更多头部企业、终端产品企业,推动全产业链要素聚集。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结构不优,产业难提升。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目前,我市各地县域经济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特色不明,优势难发挥。特色就是市场,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效益。目前,企业的经济效益意识普遍增强,但往往只注重对市场需求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自身条件的分析,不能根据自身独特的资源、气候、区位等优势确定项目,在产业选择上盲目跟风、千篇一律,造成特色不特、优势不优。
3.投入不足,资源难开发。近年来,受政策调整、特别是近两年国内国际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县域经济的投入来源越来越少,靠贷款银行要抵御风险,靠扶持可争资金有限,靠融资招商成本较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投入愈发艰难。缺乏强有力的信贷支持,该上的项目上不了,该搞的建设搞不成,企业扩大再生产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建议:一、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政府充分发挥角色作用、产业集群主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家协会、机械技术加工培训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型城市创业服务中心、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其它相关中介服务咨询机构,为集群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积极营造互利合作的金融信贷环境,定期开展政府主导,金融部门参与的银企合作活动,建立龙头企业与金融部门良性互动平台。
二是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开发区、功能区及高新园园区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扶持,每年拿出财政专项资金对园区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三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各职能部门真正成为主动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谋划建立完善的产权、金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协会的自律管理,为产业提供完善的中介服务,促进配套企业加快发展。五是支持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激励引导企业利用现有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健全工业经济激励机制。
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资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奖励基金,重点在企业开拓市场、创建研发中心、创建品牌等方面给予奖励。奖励的具体条件是:
一是纳税大户;
二是对科技创新成果,
三是对品牌建设突出者,如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或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的企业;
四是对企业创立国家级或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
五是年投入资金对以上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企业。
四、政策倾斜带动项目发展。
在项目资金的争取申报工作上对骨干龙头企业、纳税大户、带动力强的企业优先申报,
一是及时上报争取产业集群项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相关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给予项目前期费支持。
二是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将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发改委将集群内重点项目如四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的四机厂热加工处理项目优先列入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
五、高位协调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办”的原则,由经信、发改等部门和单位共同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落实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
二是督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三是强化领导保障,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事项实行现场办公,一事一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来源:民盟荆州市委员会
编辑:荆州民盟宣传部刘洁
编审:陈俊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pf/2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