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包装\配件\外观
可能大众对于苹果从去年iPhone12开始的环保包装印象深刻,但在耳机这个垂直领域,索尼这一波“环保”比苹果更绝——一眼就能看出包装用可循环可降解材质,核心用料是竹子、甘蔗、再生纸等。打开包装可以看到用了“三明治”结构,内衬用的也都是与外包装同样的材料,虽然环保但并没有妥协支撑度,你看这个用了一个季度的盒子依然坚挺如新,在防潮方面应该是有应对方式的。包装最下层是放置耳塞和充电线的地方,线材依然是25cm的A2C线(前两代保持一致),依然没有充电器。(毕竟我接触过的TWS耳机也没有谁送充电器的。)耳塞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环保策略,这一届WF-XM4已经不配混合硅胶耳塞,仅剩下聚氨酯泡沫(舒适)塞,并且相较于之前两届WF-X系列产品它更接近“圆柱体”。唯一显得没那么环保的地方是说明书、保修卡、参考指南,依然厚厚一叠。如今手机已经普及,其实国内尽可能无纸化或者少纸化问题不大,但索尼的生意不仅仅在中国做,可能还要多照顾一些落后国家用户的使用体验吧。从三届WF-X系列耳机的外观来看,索尼并没有太多考虑设计上的传承性,更多会以功能上的传承性为核心考虑点,也因此如果你把三台机器放在一起,很难看出这竟然是“同一个系列”产物。耳机盒的主体依然是塑料,很轻盈小巧(比上一代体积小了40%),外表继承上一代产品类似的亲肤涂层,摸起来很舒服。看到耳机盒子和机体的第一感受是——这跟之前的XB系列好像,只不过耳机盒子小了很多。当然,这方面的改变是直接影响续航体验的,这个后面会提到。其实相较于上一代产品,WF-XM4的体积是有缩小的,只不过重新设计以后为了增加摩擦力(接触面积),反而视觉上有点“圆胖”了。令人惊喜的是,索尼在年给TWS耳机加上了无线充电功能,兼容Qi协议。有意思的是WF-XM4和市场竞品相比,无线充电线圈从背部移动到了底部。如果家里有平板式无线充可以直接“站”在上方充电。02用感
配对方面,细心的朋友会发现WF-XM4的机身上已经没有指示灯了,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支持前两届的蓝牙配对方式——依然可以通过“取出耳机-同时按压两个触控按钮”进入蓝牙配对模式。当然,回不到过去的配对方式也存在,比如WF-XM4不支持NFC了。而APP配对则完全不受影响,老样子。续航和能耗方面,续航有明显提升,在不开启降噪的情况下单次使用可以连续听12小时,开降噪打7折(约8小时),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个成绩是什么概念呢?上一代产品需要关降噪,才能达到这一代产品开降噪的续航水准。当然,单次续航提升加上盒子体积的缩小,储备满充电次数变成2次,总使用时长(包括盒子电量)相较于上一代虽有提升,但没有拉开很远的距离。作为非重度用户,基本一周充电一次。快充方面,其实也有一定提升,从上一代宣传“充10分听90分”变成了“充5分听60分”,应该是低电量状态下充电功率有增长,但实际上我个人感知不强,原因看本段话的第一句。温馨提示,不建议连续佩戴耳机超过2小时,让耳道透透气,除非你长期在一些更极端的环境中。APP方面,索尼官方的耳机APP“Headphones”依然可以轻松控制产品,具体的设置不多赘述,属于“有手有眼就会用”的难度。下载它一方面是为了简易配对,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耳机进行软件升级,目前WF-XM4最新的系统版本是年7月发布的,固件主要改善了之前有人吐槽“降噪不如上一代”的问题,如今的降噪情况在下文会单独提及。延迟方面,目前只和iPhone13连接(能且只能AAC),开启DESSExtreme(音质增强效果相较于上一代的DESSHD也进化了),完全感受不到延迟。无论是《和平精英》这类FPS还是《英雄联盟》这类MOBA,我对于延迟是比较挑剔的,超过50毫秒能明显感知出来,WF-XM4完全能做到极度接近有线耳机的低延迟。当然,延迟方面iPhone本身对蓝牙耳机就有优势,这次测试中没有使用Android手机进行测试,无法给出结果。触控方面,这次的触控解决方案默认是左耳“短按-切降噪模式”“长按(不能松手)-临时开启环境音”,右耳则是经典的暂停/继续/切歌/语音助手操作逻辑。可以在APP里面进行更换,目前只支持整套逻辑更换,不支持某个操作(例如限定短按指向某个功能)的具体设置。有一说一,WF-XM4的触控区域是迄今为止摸起来最舒服的触控,并且不需要很用力按压就能轻松且精准地识别。佩戴舒适度方面,很多人觉得上一代WF-XM3的稳定性不佳,但在我个人使用期间对它的稳固性还是比较满意的(每个人耳道构造会有区别,这个因人而异)。当然,出现这个槽点的原因也能理解,上一代产品和耳朵皮肤接触面积确实比较少,而且高摩擦力的面积更少。WF-XM4就比较狠了,机体触点面几乎与耳朵皮肤全接触,极大增加了接触面积,相信可以大幅度减少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腔管增粗的原因,WF-XM4佩戴超过2小时会有点耳朵疼(哪怕使用了S码的耳塞)。通话方面,我确确实实在上一代产品WF-XM3也遇到过“通话质量不太好”的问题,这一次WF-XM4也进行了完善——索尼为WF-XM4加入了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以及骨传导传感器。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相对通用且成熟,就是收集“人声”和去除“低频噪音”让对方听得更清楚;后者是在进一步“收集你的声音并放大”,通过骨骼判定声源属于你本人,直接了当地区别于环境音,从而改善通话质量。不仅如此,得益于V1芯片带来的强大算力和骨传导传感器的配合,TWS耳机在小体积内也能拥有类似于WH系列的“智能免摘”功能,当你说话的时候会自动解除降噪变成“环境音模式”,闭嘴几秒钟(这个数值可调节)后自动恢复降噪。如果你有哼歌的习惯,请关闭该功能。当然,不妨简单量化一下通话能力成绩。对比AirPodsPro,在通话质量上WF-XM4从上一代的60分追到了80分,但苹果依然保持在90分的状态,尚未超越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03降噪
降噪方面首先跟各位分享上一代产品的痛点,WF-XM3和OPPOEncoX一样对于风噪的抑制比较糟糕,一旦正面迎风吹,那猎猎的风声还是会收录进耳朵,严重影响听歌感受。风噪问题被索尼高度重视,也因此我们得以在APP中直接看到这个“自动风噪降低”功能,不过默认是不会勾选的,根据下方说明这个功能会比较耗电,近期深圳台风天气刚好可以测试,亲测十分有效,只要开启,风噪完全不是事儿。如果你的使用场景大多是室内、日常公交、地铁通勤,没必要开启该功能。先说主动降噪,有用户表示这方面的降噪能力相较于WF-XM3其实提升在个人感知下没有特别明显,依然是相对“水桶型”的降噪能力——不同于AirPodsPro对于低频降噪的超级偏科,WF-XM3已经尽力照顾三频噪音的消噪能力,受限于技术目前所有降噪产品对于高频噪音依旧没办法主动消除太多。说回WF-XM4,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加入V1芯片还是重新设计过的耳塞的原因,我认为它对于高频噪音的消除能力已经比WF-XM3好太多。当然,这都是上耳朵后得出的结论,没有量化数据,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虽然主动降噪的提升有限,但这次综合降噪能力还是上升了一大截——原因在于被动降噪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得益于全新的聚氨酯泡沫耳塞和腔管设计,这款耳机你关机佩戴也能有不错的降噪效果。04听感
这是索尼首款支持LDAC的TWS,神奇的是这并非市面首款支持LDAC的真无线耳机,甚至一度怀疑那个品牌是不是索尼的“干儿子”……但考虑到LDAC并不是不卖授权,而是你得对自己产品连接稳定性和续航都特别自信——毕竟TWS耳机存在续航和两个分体耳机稳定性的挑战,有这个实力和胆子的耳机厂商没几家。本文不评价在LDAC连接下的音质,因为Xperia1III早在用了1周之后送人,手头已经没有支持LDAC的设备。但并不会妨碍我和大家分享在AAC连接下,WF-XM4的听感体验如何。其一,低频提升。在听黄老板最新单曲《BadHabits》中41s开始连续低频鼓点和57s切换成相对高频的鼓点,都可以轻松Hold住下潜,几乎听不出浊音。其二,细节表现。依然用黄老板的新歌《Shivers》举例,在开局弦乐器介入的时候可以非常清晰地听到故意擦出来的余韵。《BadHabits》中的人声分离很明显,并且无论是唇音、轻微的吸气声在仔细听的时候都能辨认出来。你很难相信这是6mm动圈单元能表现出来的效果,WF-XM4厉害的地方不在于降噪效果多惊艳或者“智能化”功能新增加了多少,而是在在兼顾如此多的新东西之时,它能把6mm动圈单元的上限拉得如此之高——上次听到这个级别的三频表现,还是在12mm动圈单元的vivoTWS2,无法想象如果使用LDAC连接听歌会不会再次刷新上限。05结语
纵向来看,WF-XM4相较于WF-XM3、WF-X而言,它更加符合当下TWS耳机“完全体”的样子——更便携的充电盒、更强的续航能力、更强的稳定性、增强的被动降噪、引领行业的音频表现、支持Qi无线充、IPX4防(汗)水。作为用过很多款Sport定位、XB定位耳机的用户而言,这是索尼探索TWS的结晶,它不仅仅是WF系列的进阶,它有着索尼在其他系列探索的缩影。横向来看,如今TWS市场早不像四五年前那一般波澜不惊,非常多的手机公司入场TWS,也带来了众多或优秀、或更容易入门的真无线耳机。WF-XM4在已经琳琅满目的市场中看似别具一格,但从定位和用料上看,它一直都是在一线(Bose、AirPodsPro等)厮杀的产品,元的售价并不过分,或许你看到某些低价产品在某方面超过了它,但非一线产品中没有任何一款能在连接能力、创新力、研发力、降噪、音质水准、续航能力上全面超过它。更何况,如今三方店铺中,它的价格已经走到元左右。(免责声明:建议从官方渠道购买,更有保障。)临近双十一,官方渠道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好价,对WF-XM4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蹲一波,如果有靠谱渠道能在左右拿下,血赚不亏!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xs/2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