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剧情 >> 正文 >> 正文

武汉协和皮肤科CPC87

来源:左耳 时间:2022/7/11

患者男,47岁。

主诉

全身泛发斑片、少量斑块,伴轻度瘙痒5年余。

现病史

患者诉大约5年前发现躯干四肢多发淡红斑疹,伴轻度瘙痒,下肢皮疹干燥少量鳞屑,先后外院以“皮炎、湿疹”治疗,可以暂时消退减轻,但5年来皮疹缓慢增多明显,面部、耳后也逐渐出现类似皮疹,并且部分皮疹局部皮肤增厚呈斑块状,部分皮疹瘙痒感明显,为明确诊断就诊我科。

患者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症状,精神、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

图1:皮疹临床表现

既往史

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否认有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征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皮肤科检查:全身除头皮外泛发大小不等暗红斑疹,胫前皮肤干燥呈鱼鳞病状,左耳后、左前胸可见浸润感明显的斑块、结节(图1)。

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及大生化全套检查均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检查

左耳后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生,少量核周空晕的淋巴细胞沿基底层细胞单个排列,真皮内大量单一的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团块状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围绕在小汗腺分泌部及导管周围,并且较多淋巴细胞进入小汗腺分泌部及导管上皮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核大深染。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细胞:CD3(+++)、CD4(++++)、CD5(+++)、CD7(+)、CD8(+)、CD20(-)、CD79α(-)、Ki67(15%+),小汗腺上皮CEA(+)、EMA(+)(图2)。

(HE*20)

(HE*10?0)

(HE*)

(HE*)

(HE*)

(HE*)

(CD3*)

(CD4*)

(CD5*)

(CD7*)

(CD8*)

(CD20*)

(CD79a*)

(CEA*)

(EMA*)

(Ki67*)

图2:皮损组织病理表现。

诊断

亲汗管性蕈样肉芽肿

陈思远医生点评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原发于皮肤T淋巴细胞的惰性淋巴瘤,临床皮损表现多种多样,除经典型MF外,8年WHO的淋巴及造血系统肿瘤中,将亲毛囊性MF、Paget病样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也归为MF的特殊亚型。临床上我们还可见到亲汗管性MF、间质性MF、单个损害的MF、突发性MF、儿童MF、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性MF、肉芽肿性MF、水疱大疱性MF、脓疱性MF、色素性紫癜样MF、掌跖MF、角化过度性MF、鱼鳞病样MF等其他少见特殊表现的MF。

本病例具有典型的MF的临床表现,多发的斑片及少量的斑块,斑片表面干燥脱屑,下肢皮疹还呈鱼鳞病样表现。左耳后皮疹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大量单一的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明显的亲汗管表现,亲表皮现象不明显。组织化学显示典型的MF免疫表型。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亲汗管性MF。

亲汗管性MF相对少见,有文献研究报道例MF的组织病理特点,发现32例(30.8%)有明显的小汗腺浸润,其中13例显示亲表皮性较亲汗管性程度更轻或不明显,5例有明显的末端汗管和汗腺导管增生。59例(56.7%)有明显的亲毛囊改变,几乎是亲汗管病例的2倍。例中同时有亲毛囊和亲汗管表现的仅有12例。在浸润毛囊和小汗腺的MF病例中,36%亲毛囊性和40.6%(13/32)亲汗管性MF,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比亲表皮性更强。因此,小汗腺和毛囊的浸润可能是MF的一个有用的诊断表现,尤其是对亲表皮性不明显的病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3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