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耳朵发热是有人想你?别闹了!这个原因你绝对想不到…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在冬天
耳朵会莫名其妙地开始发热
有时候是左耳
有时候是右耳
甚至有时候两个耳朵都会发烫
坊间一直流传着
“耳朵发热是有人想你”的说法
也有说“是有人骂你”的
那么
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为什么耳朵会发热呢?
今天
就为你科普一下
由此可见
耳朵发烫没有其他的意思
也并不代表有人想你
是不是还有点伤心?
其实
耳朵发热是大脑发出的暗号
告诉你发烧这一侧的大脑正在忙
连接着身体和大脑的颈动脉
负责向大脑输送血液
而当血液流经颈动脉的时候
会有一部分血液
分流到耳朵
在耳朵上完成循环
如果恰巧这时候你在用脑思考
那么大脑的需氧量会上升
血流自然也就会比较多
这一侧耳朵的血流增加
就会使耳朵出现发热的情况
没想到吧?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情况
也容易让人出现耳朵热的情况
比如
剧烈运动后
大脑皮质高度兴奋
用手机打电话过久等等
朋友们
这下都明白了吧
下次耳朵发热的时候
千万别再说是有人想你了~
反省一下是不是你想别人了?
02
消防搜救汪星人:最萌的消防搜救英雄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但为人们看家护院守护人们安全与财产,而且在发生火灾、雪崩、地震等灾害时,用它们灵敏的鼻子捕捉最细小的生命气息,带领搜救人员从恶劣的环境中发现并拯救生命。
消防搜救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年。在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一个修道院。一名修道士训练了一条狗,帮助救护了很多在该山区遭遇雪灾的人们,该狗成为历史第一只搜救犬。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只搜救犬产于瑞士,名叫“白瑞”。它一生中共成功地挽救了40多人的性命。但白瑞却不幸于年误认为狼而被射死。为了纪念这位“大救星”,瑞士人在各地共竖立了48座白瑞纪念碑。
英美的消防站多年前就配备了消防搜救犬。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写过一篇关于伦敦消防队的消防搜救犬在火场救人的故事,很受孩子们喜爱。
年,美国发行了一部名为《消防犬》的喜剧片,使它们上了银幕。
《消防犬》中的故事围绕这样一只特技狗展开。世界上最著名、好莱坞最受宠爱的狗与它的主人因故分开后,成为一个霉运连连的消防站的吉祥物。在它的帮助下,消防队长、队员和他12岁的儿子把该站变成全市最优秀的消防站。
我国第一支消防搜救犬队于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建立。在年汶川大地震里,公安消防部队共派遣了67条搜救犬进行搜救任务,10天里转战5个灾区,搜救了近七成幸存者!生命探测仪在这些小家伙面前黯然失色。
除了救人外,某些现代的消防搜救犬还能探测地下输气、输油管道及高压电缆的漏气、漏油或漏电,帮助人们排除隐患。
在所有的工作犬中,消防搜救犬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和称赞。对于消防队员来说,消防搜救犬不仅是自己的“工作拍档”,还是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可靠的朋友。
在云南公安消防总队搜救犬基地里,11岁的功勋搜救犬金雕已经退役。曾经厂家汶川地震等近百次救援任务的金雕,身上伤痕累累。如今它的体力大不如前,连吃狗粮也得用汤泡软了才行。训导员悉心照料,每天都为金雕按摩,缓解关节痛。不光金雕,其他消防搜救犬退役后一般会被继续饲养,直至死亡。功勋警犬基本上是留队养老。人们不会忘记为拯救人类生命做出贡献的消防搜救犬。
03
垃圾分类进行时,它的好处真不少最近上海垃圾分类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这源于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被纳入法治框架。所谓垃圾分类就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使其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呢?从大方向讲就是为了减少垃圾处理的混乱局面。以上海为例,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堆积在城市周围,对环境影响非常恶劣。比较粗暴的做法就是一把火全烧掉,但这样做会产生很多遗留问题,既浪费资源又不环保。
而垃圾分类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垃圾分类至少可以达到三个战略目标:第一节省垃圾处理的能源,比如一些无法回收的木材可以用焚烧的办法处理,木材的燃点在℃左右,但当混有丝织品时就需要提高到℃才能燃尽,浪费了一半的能源,因此垃圾分类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很有必要;第二更加环保,同一类垃圾基本可以用同一种处理方法解决掉,但是如果不分类,就得用同一种方法处理一堆垃圾,一些污染性的垃圾如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后,电池腐烂流出的汞、镍、铅等重金属溶出,污染面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其他垃圾也无法被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第三变废为宝,实现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比如流行的厨余堆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将厨余垃圾中复杂的有机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并产出一种适宜于土地利用的产品。
目前上海垃圾类别有四种即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张、废塑料、金属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湿垃圾如食品废料、剩饭剩菜、过期食品等;干垃圾如餐巾纸、卫生纸、尿不湿,虽然尿不湿含水但也属于干垃圾。
一些居民认为这种分类方法过于复杂一时难以接受,但日本垃圾分类的要求要严苛得多,横滨市发给市民的垃圾分类手册有页,细小到具体某个物件应该怎么扔,如口红属于可燃物,用完的口红则属于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下的水壶属于小金属物,超过12英寸则属于大废弃物;塑料瓶的瓶盖、标签和瓶身都有不同的分类。最特别的是袜子,单独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物,但是如果一双没有破、左右脚还配对的袜子则属于旧衣料。除此之外,日本对扔垃圾的时间也有要求,不同类别的垃圾只能在一周的特定时间扔,错过了这一天就只能等待下一周。和日本如此细致的垃圾分类系统相比,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才刚刚起步。
垃圾分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要坚决支持,从我做起。
04
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感谢“腐败”带来的美味×
“臭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因为其带来嗅觉与味觉的冲突反差,使很多人爱上了它,欲罢不能。
为什么臭豆腐“闻着臭”呢?这因为是豆腐在发酵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产生一种叫硫化氢(H2S)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
那为什么臭豆腐“吃起来香”呢?这也和微生物作用有关。豆类所含的蛋白质,在微生物(霉菌或乳酸菌)的作用下,水解成更容易被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例如谷氨酸,它是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分之一,这就使得发酵以后的臭豆腐味道吃着更鲜美。臭豆腐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由于它是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其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臭豆腐经过高温油炸后,部分臭味小分子物质会挥发掉,臭味减轻了,并且氨基酸与糖类会发生反应,香味得到进一步提升。
臭豆腐可以分为“发酵臭豆腐”和“非发酵臭豆腐”两种。著名的王致和臭豆腐是发酵臭豆腐,在豆腐基础上接入毛霉菌种发酵而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一般在夏天生产,因为此时发酵温度高,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比较彻底。非发酵臭豆腐,是用臭卤水浸泡而成,臭卤水一般用苋菜作为发酵原料短期发酵,让臭卤水中的细菌、霉菌等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使豆腐组织松弛,散发臭味。用臭卤水制作起来比较方便,只需要把豆腐压干水分之后,放入卤水里,省去了发酵的步骤。
无论是发酵臭豆腐,还是非发酵臭豆腐,变臭的根本原因都是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后所产生的臭气,这与普通食品因为放置不当变质而产生酸臭味道的原理是一样的。区别在于臭豆腐是人为控制的,用于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无害,而变质的食品中的细菌对人身体有害。
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应该属于“腐败”家族的“另类”,它化腐败为鲜美,把平淡的豆腐变得如此风味独特,增加了人们的味觉体验。所以,不是所有的腐败食物都对人体有害,应该感谢腐败带来的独树一帜的美味——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除了臭豆腐外,还有一道徽州传统名菜——臭鳜鱼,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或河卵石压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与臭豆腐相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这都是腐败带给人类的美食,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哟!
05
酒精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带你了解很多朋友都愿意与友人举杯共饮,认为“酒后吐真言”,所以喝酒后彼此会更加坦诚。但是你知道吗?酒后说的那些“醉语”并不一定是“真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其中的道理。
酒精,又称乙醇,是一种烃类羟基衍生物,为无色、易燃和易挥发液体,具有醇香气味。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乙醇具有酯溶性,可迅速透过脑中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层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从而抑制了GABA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喝酒后说出的话不一定是真的,饮酒后早期多有欣快感,易出现夸夸其谈的行为,这很有可能是一些基于幻想的胡言乱语。乙醇分子需要结合某些受体蛋白改变神经细胞活动,进而影响相应的行为,如逞强好胜、情绪不稳定、感情用事、打人毁物、喜怒无常。当少量饮酒时,体内乙醇含量相对较低,会优先结合对它最敏感的一些受体,如抑制性的含有Delta亚基的GABAA受体。这类受体主要分布于小脑、丘脑和海马的齿状回。随着乙醇含量浓度增高,则会进一步通过结合其它受体,引起更广泛的作用。
除了影响到语言之外,酒精还会改变大脑的很多方面。乙醇与小脑GABAA受体结合,就会影响小脑平衡功能,导致运动不协调、无法正常行走、失去平衡的醉态。乙醇与丘脑中的GABAA受体结合,会产生反应迟钝的现象。此外,酒精还会对下丘脑和脑下垂体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即影响性行为和排尿。
当然,酒精还会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刺激肠胃黏膜,导致呕吐,这是身体自保排出酒精的一种方式;增加肠胃的血液流动及增加胃酸分泌液等。酒精也会增加皮肤的血液流动,所以喝酒会让人出汗、脸红等。出汗多会导致热量丢失,所以酒后要注意保暖。这些影响会一直持续,直到酒精被完全排出体外。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适度饮酒,享受健康生活。
06
杏仁吃多了会致死,是真的吗?有一种说法,杏仁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中毒致死,因为杏仁里含有剧毒的氰化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杏仁露里是否有剧毒呢?
杏仁有南、北之分,南杏仁味甜,也叫甜杏仁,主要产地为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北杏仁味苦,也叫苦杏仁,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有毒性的是北杏仁,确实不能多吃,而杏仁露是南杏仁,也就是说用甜杏仁制作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北杏仁中有一种叫做苦杏仁苷的物质,俗称维生素B17,它的结构很特殊,分子结构中含有氰根,属于α-羟基腈,这种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毒性,只是进入人体后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分解,才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如果食用苦杏仁过多,体内苦杏仁苷分解得到的氢氰酸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就会中毒身亡。所以,并不是杏仁有毒,而是被食用后可以在体内分解有毒的物质氢氰酸。许多氰化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我们常称之为苦杏仁味儿,所以在一些影视作品里侦探破案时,说在案发现场闻到了苦杏仁味,就初步判断是氢化物中毒。但苦杏仁也不是绝对不能食用,它还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是常用的祛痰止咳剂。为了降低苦杏仁的毒性,要经过炮制才可入药,苦杏仁苷受热不稳定,也可以溶解在水里,可以通过热水煮或炒制等方法处理。
虽然叫做苦杏仁苷,但它并不仅仅出现在杏仁里,许多蔷薇科植物如苹果、枇杷、桃、青梅、杨梅等植物的种子中都可以检测出苦杏仁苷,那为什么这些我们常吃水果没有毒性呢?因为,我们食用的主要是果肉部分,这些果实的果肉里是不含有苦杏仁苷的。即使不注意偶尔吃下去一两粒苹果籽,消化液无法消化这些种皮,里面的苦杏仁苷也就不会被消化液分解。
希望大家不要对这些流言一听就信,随着对苦杏仁苷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已知的止咳、化痰、镇痛等作用以外,还有多种功效,比如研究表明苦杏仁苷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均有疗效,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流言就对苦杏仁苷心存偏见。
1.活动时间: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半
2.参与对象:全市青少年
3.讲座地点: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楼一楼亲子讲堂
Bye~
声明
来源:科普中国app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z/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