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水成为了孩子们消暑降热的法宝,但随之而来的是溺亡事故的频频发生。随着防溺水教育的普及,家长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为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很多家长选择在暑假假期将孩子们送到游泳馆学习游泳,掌握安全技能。游泳是磨炼意志、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但是,游泳也有注意事项。
温馨小提示(1)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也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体温急剧下降,会使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4)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披上浴巾,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5)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抽筋等不适。
(6)忌游泳后马上进食。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7)忌游泳时间过久。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总之,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8)忌有癫痫史游泳。无论是大发作型还是小发作型,在发作时有一瞬间意识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遭遇“灭顶之灾”。
(9)忌高血压患者游泳。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以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0)忌心脏病患者游泳。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11)忌中耳炎患者游泳。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导致颅内感染等。
(12)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该病病毒,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13)忌某些皮肤病游泳。如各个类型的癣,过敏性的皮肤病等,不仅诱发荨麻疹、接触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14)忌忽视泳后卫生。泳后,应立即用软质干巾擦去身上水垢,滴上氯霉或硼酸眼药水,擤出鼻腔分泌物。如若耳部进水,可采用措施将水排出。之后,再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钟,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
预防篇对于孩子溺水的误区前段时间,在浙江的一个泳池里发生过一次溺水事件。一个孩子在浅水池带着游泳圈游泳,不小心从游泳圈掉下来,落到水中。刚落水时,孩子有短暂的挣扎。随后,孩子沉入水中,开始变得安静起来,不扑腾,不挣扎,也不呼喊。如果不仔细看,孩子仿佛是在安静的潜水,根本不会让人想到他是溺水了。而此时,在这个泳池里,孩子周边有很多大人,没有一人动手去救孩子,因为大家都没察觉到孩子溺水了。
其实,这是绝大部分人关于溺水的误区:溺水的人会呼救,会挥手大喊,会使劲扑腾,总之,会发出求救信号,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其实,人真实的溺水状态完全不是如此,尤其是孩子。他们不会呼救,不会使劲扑腾,也不会挥手。和电视剧里描述孩子溺水会大声呼喊的画面,截然不同。在周边人看来,处于溺水状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站立,头微微仰着,双手在水里划动,就像在潜水一样。游泳教练说:“对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可能就只是想他到底在干嘛。没有任何挣扎,没有任何行为,这种情况也非常多的,并不是大家印象里面挣扎呼救。”孩子溺水的真正状态,就是不会呈现什么异常状态。
孩子溺水的特征第一,孩子在溺水状态时,不会折腾,而是安静地站立在水中,半仰着头,意识模糊。这是孩子在溺水时的真实样子,半个脑袋在水里,半个脑袋在外面,手不停在水中划动。在外人看来,他们就仿佛把头埋在水中潜伏玩水,而不会认为他们溺水了。但他们的的确确处于溺水状态。
第二,孩子戏水一般会发出声音,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大概率是出现了问题。孩子溺水时,很难发出声音。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判断孩子是否有危险,就看他是不是在水里手脚挥动、玩得开心,如果安静,不说话,立刻下水救人。
第三,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到了,可以迅速把孩子救上来。呛水过程后,孩子会慢慢下沉,此时肺部已经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进入“无声溺水”阶段。他们不会呼喊,不会叫,不会扑腾。处于“无声溺水”阶段的孩子,非常危险,一旦肺部进水过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再次提醒父母:带孩子出去游泳要上心,发现孩子安静下来要立即行动,那不是在玩水,玩水的孩子不会安静的,那是碰到了危险。
干性溺水关于孩子溺水,还有一种情况——干性溺水。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听说什么叫“干性溺水”。
此处讲两个事例来论证。第一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个10岁的小男孩,和妈妈在泳池玩了一个下午。之后,两个人走路回家。回到家之后,小男孩洗了个澡,说困,就躺在床上午睡。1个小时后,妈妈看小男孩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她试图叫醒孩子,可是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反应,脸上被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着。医院,已经死亡了,是溺亡的。第二个事例,一个小男孩和父母去游泳,晚上回家之后,说自己肚子疼,上吐下泻,肩膀也疼。到了晚上,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也是溺亡的。这都是被医学界称之为“干性溺水”的典型事例。
什么叫“干性溺水”,比较专业的解释是: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换句话说,干性溺水,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小孩很容易发生“干性溺水”,去游泳池游泳,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机头,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于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虽然概率小,但“干性溺水”一样需要父母们重视:(1)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2)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医院。
自救篇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等,这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同时,发出呼救信号。
1.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
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2.水中抽筋自救法:
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2)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
(4)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5)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6)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3.疲劳过度自救法:
(1)觉得寒冷或疲劳,应马上游回岸边。如果离岸甚远,或过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气。
(2)举起一只手,放松身体,让对方拯救。不要紧抱着拯救者不放。
(3)如果没有人来,就继续浮在水上,等到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
家长篇家长带孩子到游泳场地消夏健身,应该注意些什么?
(1)教孩子不要用鼻子吸气。
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呛水。孩子下水前,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这一问题: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喘气。
(2)告诉孩子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
(3)防止孩子在游泳池跳水。
(4)防止孩子腿抽筋。
有效地防止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包括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有时家长还可以先在孩子的四肢泼点水,让孩子逐渐适应水温,然后再下水游泳。还可以预先喝点淡盐水。
(5)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
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还是最好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危险时立即采取行动。
(6)防止孩子耳痛耳鸣。
孩子游泳时如果耳朵灌进水,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单足跳跃法: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
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
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右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右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就会被吸出来),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7)防止孩子恶心呕吐。
孩子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喝进水、疲乏劳累、情绪紧张,有的会造成一时性的反胃,应及时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
(8)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
尽量不让孩子到江、河、湖及水库里游泳,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在海中游泳,最好沿着海岸线平行游,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
撰稿人:高娜
责任部门:学生发展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pf/2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