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小说 >> 正文 >> 正文

各个时代玉器特征及鉴赏

来源:左耳 时间:2017/12/5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由于原始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三牙璧

直径9.5厘米

此器圆形,中部有大圆孔。身扁薄,中部弧状凸起,边缘磨薄近刃状。外缘凸出三个齿牙,三牙多同向,只有其中一个方向相背。牙璧以三牙居多,此外还可见到二牙、五牙等形态的实物。墓葬内多位于墓主胸部,当为佩饰一类的物品。

夏与商代前期

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制艺较粗糙。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长11.9厘米、宽10.1厘米

此器薄,背部有圆孔,两侧边各有七个齿栏。刃部为折线形三连刃式,中部平,两侧斜。钺由大型石斧演变而来,而玉钺则发展成为象征军事统帅权的礼器。在夏代的礼仪玉器中,存在突出玉兵的现象,兵器占据了重要地位。此种钺属于夏代创新型玉器,为龙山时期所不见,并为商代玉器制作工艺所承继。

商代后期

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高7厘米宽3.5厘米

黄褐色,圆雕。玉人呈跪坐状,双手放于膝上,头上梳长辫一条,长辫从右耳根侧往上盘绕头顶一周,再由左耳后侧延伸到右耳侧,辫梢与辫根相接,顶露发丝。头顶戴圆箍形冠,冠前侧卷成筒状,其上刻水波形纹。头顶部有一对左右对穿的横穿孔,穿孔前还有一深孔,孔深0.9厘米,不通到底。脸形很长,下颔较尖并上翘,长眉,臣字形大眼,阔鼻,嘴紧闭,头两侧方形耳。身着交领对襟长衣,长至足踝,腰束宽带,带上刻菱格纹,长袖至腕,袖口较窄,腹前悬一长“蔽厀”,穿鞋。衣袖及长衣上刻双阴线勾云纹及眼目纹。右臀部阴刻蚕纹,其头部为如意头形,双眼用凹圆点表示,颈饰重环纹,身饰勾云纹。腰部近左侧佩一宽柄器,柄长3.4厘米,柄宽1.5-3.9厘米,柄端上部为卷云形,一侧饰勾云纹,另一侧上部饰蚕纹,与衣纹相连,蚕身饰竹节纹,其下部饰云纹。

此玉人衣着华美,纹饰绮丽,神态威严,气质不凡,特别是腰间佩带的宽柄形器,形制特别,玉人的冠饰尤为奇特,根据卷筒上所刻纹饰,很像丝绸制品,形制优美。故此件玉人是殷商玉器中较为珍贵的一件,雕刻精美,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将玉人神态、发型、冠饰、服饰以及坐姿等细腻描绘,为研究当时商人冠饰、发饰及服饰等提供了实物资料。有学者认为,此玉人可能为妇好本人。

西周

西周玉器西周玉器主要是礼器和装饰品。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基本是商代后期的延续。

长3.2厘米最宽1厘米最厚0.4厘米

玉纯白色,器弯曲呈弧形,上粗下细。头部较圆,上有向外突出的双目。头下方雕刻爪纹,爪前后钻有一通透小圆孔。从头部向下,身体逐渐变细,到尾部呈尖状,身躯雕刻七条阴线纹,越往尾部阴线纹越密,代表身躯。头中部两面对钻一圆孔,可供系佩。造型生动逼真,玉质洁白,纯净光润,应为羊脂白玉。雕刻技法纯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绸的国家。养蚕和丝织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经知道养蚕和利用蚕丝。商代蚕丝业已经很发达,在商代墓葬中出土过玉雕蚕。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养蚕业已经很普遍,遍及东西南北广大地区。许多墓葬均出土大量玉雕蚕,形状有直身形,有弯曲形、璜形等。有的墓还出土了丝绸残片。这些实物资料充分说明这段时期蚕丝业一直很发达。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饰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玉质优良,做工精致。

长5.3厘米勺径2.5厘米柄长3厘米

玉为青绿色,有光泽。勺作圆形,内凹。勺壁上部较薄,勺壁下部较厚。勺外壁呈弧形,底部平齐。柄略有弯折,勺柄端有方形榫,榫两侧有对穿孔。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安徽省含山凌家滩墓葬出土的玉勺,是目前所发现出土最早的玉勺。凌家滩出土玉勺,长16.5厘米,玉沁成灰白色,勺为椭圆形,长把,勺尾端有一圆孔,形制与今天的汤勺大致相同。

汉代

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此外还有刻划简练,勾勒神韵的"汉八刀"琢玉风络,是极具汉代特色的雕琢技法

透雕双螭纹玉佩

长10.3厘米宽4.7厘米厚0.3厘米

青玉,有黄褐色沁。体扁平,略成弧状长方形,镂空雕刻。中心有一椭圆形孔,两端各雕一螭纹,首尾衔接。螭脸部像猫形,独角,耳部外侈,宽眉宽鼻,眼紧靠眉、鼻处,呈方圆形,鼻部有波折纹饰。身体蟠曲缠绕,镂空雕刻。

此佩也称之为心形佩,造型优美别致,螭纹雕刻精美,色泽光润,纹饰精良,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一件东汉双螭纹佩,其造型、玉质、纹饰与此件玉佩基本相同。也为青玉,两端各透雕双螭纹。应是组玉佩中的玉饰之一。

唐代

唐代玉器唐代玉器与前代玉器在风格上迥然不同,大量的写实花、鸟、虫、鱼造型和纹饰的出现是其显著特点,常见的有折枝花卉、葵花、云朵纹、人物鸟兽等。琢工颇为精细,充满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在雕琢中常采用一种似凸实凹的表现手法,获得相当成功的立体效果。

长12.3厘米,宽4.8厘米,厚0.2厘米

玉为白色,片状,近似半圆形,下部平直有榫,便于镶嵌其它质地的梳齿。其上雕刻三朵盛开的花卉纹及叶纹,玉质纯净白润,雕工精细,两面纹饰。

唐宋时期,植物纹、花鸟纹占据了这一时期玉器纹饰的主导地位。唐代常见的植物纹饰有牡丹纹、荷莲纹、蔓草纹、海棠花纹、灵芝纹、忍冬纹及宝相花纹等。禽鸟纹多见鸳鸯纹和凤纹等。

宋辽金元

宋、辽、金、元玉器宋、辽、金、元玉器将唐代玉器进一步推向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写实的花卉、虫鸟、虎鹿山林、龙凤呈祥图案,在形神兼得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镂雕手法在这一时期运用得极为普遍,并出现一些形态逼真的仿古玉。这一时期玉雕题材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桃形銙:长5.8、宽5.4厘米,方形銙:长6.8、宽5.9厘米,钅宅(chá)尾:长10.7、宽6厘米

狮蛮纹即胡人戏狮纹,早在宋代就出现在官员的带銙上,代表品级尊卑。后使用范围渐渐扩大,元明时的戏曲和小说里常常提到“狮蛮带”。这几件带饰采用留边剔地的雕琢方法浮雕人物与狮子,神态各异,但又相互呼应。桃形和方形的为銙。钅宅尾为长方形,左右两端一边平直,一边弧形。双钅宅尾带自宋代渐流行。

明代

明代玉器明代玉器质料优良,器形方正规矩,雕琢细致,线条流畅。出现以谐意美、吉、瑞的新型图案,构图罗列散漫,不拘一格。许多玉器图案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追求高雅的情趣,往往镌刻有名人款识。北方的玉器,一般粗犷,次要部位不求甚精;南方苏杭一带则追求工艺精巧,玲珑剔透。

玉龙凤纹执壶

通高15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4×3.2厘米

青白玉,局部有灰褐色沁。带盖,壶直口,细颈,长弧腹,椭圆形圈足。壶腹部琢刻龙凤纹,腹一面饰双龙纹,阴刻大龙和小龙,周围饰云纹,腹另一面饰双凤纹,阴刻大凤和小凤在云中穿梭,凤尾部较长,肢体上刻有茸茸细毛。壶一侧雕兽吞式流,上面饰云纹,壶另一侧有兽吞式柄,柄顶端有一桥形系。足外壁刻绳纹一周。盖为半圆形,兽纽,镂空雕刻,盖面阴刻四朵缠枝荷花纹。

壶造型秀美,制作精巧,采用减地隐起阳纹与阴刻相结合的技法,龙凤纹雕刻较为精美,纹饰流畅。明代玉壶壶盖上的纽多为兽形、龙形或人形纽。

清代

清代玉器清代玉雕空前繁荣,玉器种类、数量繁多。造型极为规整,方、圆、弧、折的雕琢一丝不苟。底子平,线条直。尖如锋锐,圆似满月,棱角分明。器表抛光细致,多呈油脂或蜡状光泽。

长4.9厘米宽3.9厘米

白玉,长方形片状,两面纹饰。正面上部阴刻对首

夔龙纹,正中透刻一圆孔,可穿系佩挂。下端开光内减地浮雕人物纹、树木纹、云纹和山石纹等。人物倚坛而坐,手中拿一酒杯,正在自饮。佩背面上部刻两条相背夔龙纹,中部方形开光内减地凸刻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下钤“子刚”篆书款。

陆子刚为明嘉靖、万历时期苏州著名的玉匠,太仓州人。他琢制的作品中,尤以“子刚佩”最为出名。仿制品也很多,真假难辨。一般认为,真的子刚佩,尺寸多为一寸或一寸多,仿品则尺寸较大。子刚佩上的诗句与款字多喜用方型篆体。他当时与苏州的一些文人交往很深,尤其是文徵明的侄子文彭。文彭喜欢用方篆。纹饰中水波纹的刻画非常细腻,像微风吹在水面上,线条很细、很柔,且间隔距离相等。清乾隆时期,制作了大量仿“子刚”款的子刚佩。

此图所绘人物纹为“太白醉酒图”,太白即唐代大诗人李白,此佩诗文正是杜甫《饮中八仙》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酒图”是明清时期玉器上常见的雕刻题材。清代这一题材的玉器作品达到高峰,雕刻也更加精细传神。此佩玉质白润亮洁,刻工精细,为清代子刚佩中上品。原为清宫旧藏。

系方式: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xs/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