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左耳 >> 左耳小说 >> 正文 >> 正文

每日一字取一个字里藏着血淋淋的原始战争

来源:左耳 时间:2017/12/12

每日

一字

动图

百度汉语

如果你走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行色匆匆,目视前方,目标感十足,那么不用多问,他大概是要去取快递了。“取快递”是今天中国人重要的生活组成之一。而这个“取”字,就很有故事。

“取”字,左边为耳,右边是又,象形,就是一只伸出去的手。取,就是伸右手去拿一个耳朵。在古代,在战争结束后,人们要统计战俘和杀敌的数量来记军功。这个数量可不能谎报,所以要有确凿的证据,那怎么办呢?砍头?砍手?太大了不好带。那么,割耳朵会方便很多。取,就是割下左耳带走。

其实再早一些,“取”字中的这个耳朵,是指动物的耳朵。先民打到猎物后,割下耳朵来计算数量。也许猎物的其他部位都被吃了,但是留下的耳朵还能证明确实捕到过它。《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说:“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就是这种史实的记载遗存。因为这种方法不易出差错,于是,也就用到了在战争中:杀死敌人之后,割下左耳,以为凭证,回去后记功。后来人们就把斩获敌人的脑袋,称为“取”。《三国演义》中说张飞非常勇猛,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个“取”字是鲜血淋淋的,今天取快递的时候,很难想到这一点。

当然,也有战争而不肯“取”敌人脑袋的。春秋时,宋襄公想继齐桓公之后,争夺中原霸主之位。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盟友楚国求救,楚成王不去郑国,而是派兵直接攻打宋国。宋襄公慌忙撤兵回援,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南岸驻扎下来,两军对垒。楚军将渡河攻击,渡河一半时,队伍比较散乱,宋军司马主张趁敌人没有全部渡河时马上进攻,宋襄公不同意;渡河之后,楚军行列不整齐,司马主张攻其不备,宋襄公又不同意,结果楚军冲杀过来时,宋军大败,襄公也被射伤了。

宋人抱怨襄公不该那样打仗,宋襄公说:仁义之师,就应该不攻击受伤的人,也不攻击头发斑白的人。公子目夷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获则取之”,就是要捕获且杀死敌人。后来,取引申为拿来、拿到。《论语·宪问》曰:“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取”相对的,就是“舍”,比如舍生取义。取,进而引申为采取、择取,有选择的意思了。

由于“取”字来源于战争,于是它也就被引申为“夺取”、“捕捉”等义。后世“嫁娶”的“娶”字,本来就写作“取”。《诗经·齐风·南山》说:“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事实上,原始社会有“抢婚”习俗,出于女子对于部落繁衍的重要性,各个部落之间都会发生“抢婚”的情况。一个部落的男子,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另一个部落夺得一个女子,然后趁着夜色成亲。取妻,就是夺取、抢夺一个女子来作为妻子。这种方式的成亲,时常是具有暴力性的。后世,遂给“取”字加了“女”旁,为“娶”,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传统的解释是“把女子接过来成亲”,礼乐文化逐渐发展之后,娶亲也似乎委婉了一些、文明了许多。但是,“娶”字来源于“取”,“取”在表示字音的同时,也多少暗示了古时娶亲的不易。

“取”字右边的“又”是手的意思,所以“又”部的字多与手有关。

及,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个人在前,一只右手触到,本义是“逮”。《说文解字》说:“及,逮也。从又,从人。”及,是伸手够到,追上,赶上,引申为及到、达到。

“叔”字也一样,尗,即豆菽之“菽”的本字。叔,展示的就是古人用手捡拾散落的豆菽的场景。所以《诗经·豳风·七月》说:“九月叔苴,采荼薪樗。”叔苴,就是捡拾麻子。

还有“叟”字,就是“搜”的本字,是一只手在器物中摸索。后来,借用来称谓老年男子,大概年龄大了之后,视力不好,往往用手触摸东西,本义为摸索之“叟”,遂成为老年男子之专称了。

在“受”字中我们也能看到“手”,而且有上下两只手,“受”字中间的“冖”,《说文解字》说是“舟”字,表示某物,一方给予,一方接受。后来,为了区别字义,又加“扌”,为“授”,强调给予,而“受”则倾向于表示接受,这是汉字发展过程的繁化现象。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之“授”,显然是在强调老师的知识、技能的主动性地传递、给予,真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THE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立即处理。

更多好文:如果有人能让识字变得快乐而幸福,他一定叫唐诺

编辑:杜普美编:胡潇睿

欢迎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xs/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