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书中秦可卿这个角色是“兼美”。兼“薛林”之美。警幻道:“……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甲戌侧批: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何为“兼美”?必然是双兼薛林之长。在书中第5回里写道,秦可卿“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甲戌侧批:借贾母心中定评。]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甲戌侧批:又夹写出秦氏来。]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同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甲戌侧批:难得双兼,妙极!]秦可卿“双兼”钗黛各自的优势。“生的袅娜纤巧”“风流袅娜”是林黛玉的出众之处,“行事又温柔和平”“鲜艳妩媚”是薛宝钗的出众之处。“温柔和平”和“鲜艳妩媚”,正好对应了薛宝钗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颜值和行事,是薛宝钗胜过林黛玉的地方。而林黛玉的优势则是她“风流袅娜”的韵味,也就是书中第3回里所写的“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甲戌侧批:写美人是如此笔仗,看官怎得不叫绝称赏!]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甲戌侧批:为黛玉写照。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足矣。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林黛玉有一种怯弱不胜,楚楚可怜的感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柳腰花态娇无力,让人忍不住心生同情怜爱,这是薛宝钗所没有的。
薛宝钗之美——正大仙容,天然至美在书中第8回里,曹公通过贾宝玉的视角写薛宝钗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在书中第28回里,曹公又通过贾宝玉的视角重申了薛宝钗的容貌特色——(贾宝玉)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甲戌侧批:太白所谓“清水出芙蓉”。]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甲戌侧批:忘情,非呆也。]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轮廓饱满盈润,端正大气,皮肤晶莹如雪,像皎月一样白得剔透发光,五官精致明艳,一双大眼睛明净清澈,红润的嘴唇不需要涂胭脂,浓丽的眉毛不需要画粉黛。一些读者看到“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就咬定薛宝钗一定是脸又圆又大,像盆底一样扁平,眼睛像水杏一样大小,眼珠发黄,这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wenlai.com/zejq/23093.html